《當上帝開嘴講台語》 |
| | | 轉寄 |
四、「神聖典雅」kap「淺白通俗」ê取捨。
《聖經》是透過人類ê語言來傳達「上帝ê信息」。神聖典雅ê語言會tàng hō͘讀者感受tio̍h莊嚴權威ê氣氛,khah容易啟發宗教情操;淺白自然ê語言會tàng幫助信徒充分掌握信息,身體力行。每一個信仰群體抑是個人對《聖經》譯本ê要求lóng有無仝ê重點,這mā是必須ài有無仝ê譯本hō͘讀者選擇ê原因。
Tī一般人ê印象中總認為:既然稱做「經」,to̍h應該具備優雅ê文藻kap古雅深奧ê術語,所以khah淺白ê譯本無一定khah受歡迎。Nida(1988)就bat指出:淺白好了解ê聖經譯本可能bē hō͘人接受,有bē少人khah kah意in並無完全看有ê譯本。譬如《詹姆斯欽訂本》(KJV)內底hit種古雅、晦澀ê用詞kap語法形式,若親像hō͘ in koh-khah會tàng感受tio̍h上帝ê權威。
若án-ne,咱tńg去《聖經》原文來看,新約作者寫ê希臘文kám mā是神聖典雅ê文體呢?首先,就新約作者ê身分來看,作者群中真少是學院派出身ê學者,反tńg是有收稅ê,mā有漁夫,in所熟sāi ê語言正是市井流行ê日常普通用語。Koh來,tī西元十八、九世紀時有真chē考古ê新發現,尤其十九世紀末德國學者戴斯曼(Adolf Deissmann)發現《聖經》ê希臘文並m̄是「聖靈ê希臘文」(註86),是非常平凡ê普通希臘文,是西元前300年至西元後330年亞歷山大統治時期所推行ê普通話(註87)。所以新約是當時人人lóng看有ê書,新約ê希臘文並m̄是專屬於《聖經》--ê,是十分淺白通俗ê白話文。
1971年《現代中文譯本》當teh翻譯ê時,以Nida為首ê一群專家bat擬定一篇〈國語新約翻譯指導原則〉,房志榮神父將其中一部分發表tī《神學論集26》(1976)。Tī「原文kap譯文之間ê關係」一節所提出ê原則如下:
1.動態ê(實質ê)相等khah贏形式ê相投合。
2.脈絡意義ê連貫一致khah贏語詞文句ê一致。
3.口語形式khah贏書寫ê形式。
4.中學程度(抑是十八至廿五歲)ê人所用ê話khah贏比in koh-khah老抑是koh-khah少年ê人所用ê話。
5.今仔日khah普遍ê國語khah贏地區性ê、各教派ê、抑是khah傳統式ê國語。
6.譯文必須hō͘基督徒kap非基督徒平平看有。
以上chiah-ê原則to̍h是「功能對等」理論ê實踐,若將文中ê「國語」改做「台語」就thang算是「紅皮聖經」kap《現代台語譯本》所遵循ê翻譯原則。唯一ê無仝是tī對象ê設定上,「紅皮聖經」是以「連未受過教育ê人lóng會tàng聽有ê口語」來翻譯(註88),所以「紅皮聖經」是三個譯本中siōng淺白通俗--ê。
自從《巴克禮譯本》出版(新約1916年、舊約1933年)到taⁿ,一直lóng是教會中唯一使用ê台語譯本,tī欠缺比較ê情況下,文體風格ê問題mā無存在--ah。經常tī教會活動ê信徒,teh kap教會外人士交談ê時往往會tī無意間加入一寡《巴克禮譯本》ê用語,是一般人khah少聽tio̍h抑是khah少用tio̍h--ê,所以tiāⁿ-tiāⁿ有人感覺教會信徒所講ê台語「用詞優雅」。M̄-koh對目前教會teh推動福音來講,教外人士閱讀《聖經》ê困難,常常是基督教用語kap現代人日常用語中間ê分歧。如今新ê台語譯本to̍h beh出現ah,習慣《巴克禮譯本》ê信徒kám是會tàng接受《聖經》用khah通俗ê語言來寫?一般非信徒ê讀者kám會因此來增加?Chiah-ê lóng是譯本風格所帶出ê問題,mā值得日後深入研究。
註86:早年歐洲各大學ê希臘文課程所教授ê差不多lóng是「古典希臘文」,研究古希臘哲人ê作品到有淡薄仔根基了後才修讀新約。學者發覺新約中ê希臘文kap「古典希臘文」有真chē無kāng款ê所在,m̄-koh koh m̄知應該如何來解釋,所以in認為:新約中ê希臘文是透過聖靈ê啟示才產生ê另外一種希臘文,所以kā伊稱做「聖靈ê希臘文」。
註87:本段考古ê史實詳見周聯華(1980)《新約概論》頁3-5。
註88:Chit個訊息由當年參與「紅皮聖經」翻譯工作ê駱維仁博士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