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字文獻e5文明觀》 |
| | | 轉寄 |
br>
二 概念界定kap文獻回顧
一、概念界定
本論文探討ê兩大主題是「台語白話字」kap「文明觀」。Tī本論文中,「台語」一詞是指狹義ê定義,亦tō是「Ho-ló話」(「福佬話」)。「白話字」(Pe̍h-ōe-Jī)是指「教會羅馬字」,或者「台語白話字」。 是十九世紀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來到台灣傳教ê過程中,發覺著漢字ê困難,為著hō͘民眾khah緊、khah有效率接受教育所設計ê一套文字系統。另外,「文明觀」chit ê概念ê界定tī本論文中有兩層ê意義:(1)有先進、進步ê現代性意含。Tī本文中,是指《台灣府城教會報》tī「傳播媒體」、「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等層面,白話字書寫所呈現出來ê先行者地位kap先驅性角色;包含台灣第一台活字印刷機ê出現,以及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ê產生kap時代意義,koh有基督長老教會tī硬體ê醫療、教育建設ê事工。為著論述ê方便,本論文kā chit寡概念分作「物質文明」(Material civilization),主要是探討《台灣府城教會報》外圍ê文明特質。(2)「文明」tī chia mā kap「文化」整合,所beh探討ê是tī hit ê時代,白話字書寫呈現出來無kâng ê文化觀。Tī本文中,統稱作「精神文明」(Spiritual civilization)ê部分,主要是針對《台灣府城教會報》內容ê思想觀念來探討。像講,tī「文字」方面,白話字kap傳統漢字ê文字結構、使用對象ê無kâng。白話字m̄-nā有利便當時大多數 m̄-bat漢字ê普羅大眾使用ê文字特色,koh成作吸收新知識ê文字系統,對《台灣府城教會報》讀者ê知識養成有chiâⁿ大ê幫贊。Tī「文學」方面,教會報內容中ê白話字文學,ē-sái講是台灣白話文學ê粗胚,亦是白話字文學作家ê搖籃。十九世紀末期產生ê白話字文學,具備言文一致ê文學形式,ē-sái講提早實踐台灣新文學tī 1930年代台灣話文論爭時期ê訴求,tī台灣文學史上具備先驅性ê意義。另外,「物質文明」kap「精神文明」tī本論文中,並m̄是絕對分割ê對立概念,mā有互相影響、連結ê層面。親像《台灣府城教會報》中,對現代醫療衛生ê書寫,一方面論述現代西式病院ê硬體設置,一方面mā傳播現代醫療衛生ê思想觀念kap知識。Koh像講,台灣第一台印刷機ê傳入kap第一份報紙ê產生,一方面tī台灣物質文明ê進展lāi-té,呈現出先驅性ê時代意義,一方面亦因為印刷ê大量化,tāu-tāu-á形成知識ê普及化、常民化kap知識ê啟蒙,以及精神文明ê進一步開展。整體來講,「文明觀」chit ê概念tī本論文中所指涉ê具體內容,包含十九世紀台灣第一台活字印刷機傳入ê時代意義,以及《台灣府城教會報》作為第一份平面媒體ê先驅性角色。koh有醫療建設ê報導kap醫學知識ê傳播、新知識ê引進kap在地化、白話字文字教育,以及白話字文學tī台灣文學史ê先創性。
另外,本論文ê研究範圍以《台灣府城教會報》為中心,年代定tī 1885年7月到1942年3月戰前教會報停刊hit年,亦tō是ùi教會報創刊第1張到第684卷ê內容為主要ê探討文本。選擇1885年到1942年範圍ê原因是以歷史來做分期,為著khah全面性討論白話字教會報ê內容,本文ùi創刊ê 1885年延伸到kúi ê日治時代來探討。戰後ê 1945年以後到1969年是國民黨統治ê時代背景,亦是另外一個歷史階段,社會情境kap語言環境lóng kap戰前無kâng-khoán,需要khǹg tī另外ê時代脈落來討論。為著ē-sái延續論述ê連貫性kap歷史脈絡ê一致性,進一步集中討論ê焦點,本論文選擇ùi教會報創刊ê 1885年,到日治時代末期教會報停刊ê 1942年,這段時間做為研究ê時代範圍。
二、文獻回顧 有關《台灣府城教會報》中ê台語白話字書寫內容,親像頂面所講ê,過去ê台灣學術界kiám-chhái因為對白話字ê生疏,致使tī文學、社會、思想等相關ê研究方面,lóng真欠缺白話字ê文獻參考。Siōng早注意著教會報史料ê文獻價值ê是賴永祥教授,根據吳學明ê研究,賴永祥tī 1954年發表ê<有關台灣基督教文獻目錄初集> 這篇文章ê時,tō已經發現著教會報ê史料價值。 後來,賴永祥教授ūi 1988年開始tī《台灣教會公報》撰寫「教會史話」專欄,紹介長老教會ê歷史,內容tō是大量運用白話字教會報ê資料作為考證ê對象。 另外,tī教會報發刊一百週年ê時,林信堅牧師選譯早期白話字教會報ê文章,加上評註,以「古文新註」ê名稱刊載tī《台灣教會公報》上,mā hō͘白話字教會報ê內容重新受著討論。 總是,將chit份史料運用tī學術研究ê人猶原真chió,值得注意ê是游鍵明ê《日據時期台灣的女子教育》 ,tī論文中探討日據時期chìn前ê女子教育ê時,tō有引用著白話字教會報lāi-té有關淡水kap新樓女學校ê資料。另外,這kúi冬來,mā有研究者注意著教會報內面白話字文獻ê重要性,開始進行相關ê研究。其中,tī台灣史ê研究方面,翁佳音ē-sái講是相當早期紹介教會報史料ê研究者,將教會報ê白話字文獻價值突顯出來。翁佳音注意著白話字教會報中有關歷史、宗教、社會史ê珍貴資料,bat利用教會報ê新聞報導來成做台灣歷史研究ê重要參考。包括清末北港媽祖, 以及日治初期ê台灣社會研究。Tī<府城教會報所見日本領台前後歷史像〉這篇文章ni̍h,翁佳音認為教會報ê新聞記事,真值得成做台灣社會史研究ê參考,甚至是平埔族歷史研究ê重要線索。 伊mā ùi文獻性質ê觀點來看教會報,提出這份資料「迥異於傳統的官方資料,將之與民間文書均歸類於民族文書(ethnostext)內,是說的過去的」 ê觀點。另外,翁佳音tī<《台灣府城教會報》介紹〉一文中,mā強調教會報ê「民間性」,伊認為教會報ê新聞報導、信件ê貴重性,是因為in是當時民間ê直接記聞。教會報ê資料m̄-nā是台灣長老教會歷史研究ê重要文獻,kâng時chūn mā是台灣其他歷史ê重要參考資料。 除了台灣史ê研究以外,亦有研究者開始透過教會報進行文學、教會史、教育史ê研究。下面將先行研究lāi-té,kap《台灣府城教會報》以及「台語白話字」這兩個本論文ê主要議題相關ê重要研究,分作兩大主題進行回顧:
(一)《台灣府城教會報》 Tī目前現有ê碩博士論文當中,直接以《台灣府城教會報》為論文核心ê有二篇。黃佳惠ê<白話字資料中的台語文學研究>是第一篇以教會報ê白話字內容作為探討對象,而且大量引用教會報ê資料進行台語文學研究ê論文。這本論文ùi白話字ê發展歷史,教會報ê內容分類、書寫特色,以及舉列出八位白話字作家kap作品ê內容、特色,lóng有真完整ê紹介。 這是第一本將教會報ê白話字內容運用tī台灣文學研究ê碩士論文,不論是tī台語白話字文學ê研究,或者是《台灣府城教會報》ê研究頂面,lóng具備先驅性ê意義。可惜這本論文因為大量引用教會報ê文學資料kap報導,屬於資料性ê整理,所以tī論述方面有khah欠缺。Tī專題性ê處理kap內容ê深度分析頂面,iáu koh有真值得發展ê空間。張妙娟ê<《台灣府城教會報》與清季台灣的基督徒教育>博士論文,直接以《台灣府城教會報》作為研究對象,koh分別論述教會報kap白話字教育、教會學校教育、信仰教育ê關係。這本論文主要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為研究主線,作者追溯英國長老教會來華傳教ê歷史,以及傳教士tī廈門、汕頭kap台灣ê傳教經驗,最後鎖訂清國時期ê教會報作為內容分析,進一步論述教會報推動基督徒教育ê過程kap內涵。 是一本真完整結合教會史kap基督徒教育史ê論文,亦是第一個對《台灣府城教會報》ê創辦、沿革、內容等層面,提出詳細ê紹介kap細部整理、歸納ê論文。張妙娟ê研究成果對《台灣府城教會報》ê報業史資料提供真大ê貢獻,hō͘本篇論文thang tī這個基礎頂面,針對其他議題ê論述繼續深化。
另外,以《台灣府城教會報》這份報紙ê內容作為主要ê研究素材,koh大量引用教會報資料ê論文有三篇。吳學明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與三自運動>博士論文,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ê「三自運動」(自治、自養、自傳)為研究主題,大量使用《台灣府城教會報》ê資料內容,來論述南部基督長老教會ùi 早期óa靠英國傳教士到完全自立ê過程kap歷史。 蘇芳玉ê<清末洋人在台醫療史-以長老教會、海關為中心>碩士論文,主要偏重tī清末台灣醫療史ê研究,論文透過《台灣府城教會報》ê資料,探討清國末期長老教會醫療傳道kap醫療行為ê歷史。 黃招榮ê<巴克禮在台灣的傳教研究>碩士論文,以巴克禮牧師為研究主題,探討巴克禮tī台灣ê傳教工作、教育事業kap文化事工三部分ê成果kap貢獻。Tī教會報ê資料取材上,偏重kap巴克禮牧師相關ê資料,來論證巴牧師一生tī台灣ê事蹟,以及對台灣文化ê影響。 整體來講,目前有關《台灣府城教會報》ê碩博士論文當中,tī研究取向方面,主要lóng集中tī長老教會傳教研究、長老教會歷史(包含醫療史、教育史)這兩ê大主題。
(二)台語白話字 以「台語白話字」作為探討主題ê先行研究,目前大多數是單篇ê論文。楊允言ê<台語文字化ê過去kap現在〉,探討ùi日治時代ê台灣新文學運動到戰後初期,台語文字化歷史發展ê過程。其中,tī日治時代羅馬字運動ê論述上,作者回顧羅馬字ê起源kap文獻,認為羅馬字運動背後ê支持力是長老教會,亦指出《台灣府城教會報》是歷史siōng kài久長ê台語刊物。 蔣為文ê<白話字,囝仔人teh用ê文字?-台灣教會白話字ê社會語言學分析〉,以社會語言學ê角度論述台語羅馬字ê發展歷史,包括新港文kap白話字ê歷史。另外,亦以整個漢字文化圈ê政治社會背景來論述白話字發展ê背景,koh進一步分析白話字ê文字結構, 是一篇針對台語白話字ê外在歷史背景kap內部文字結構、特色,lóng非常深入、詳細ê研究。對本論文了解白話字ê歷史背景kap文字結構,有chiâⁿ大ê幫贊。董芳苑ê<台語羅馬字之歷史定位〉一文ùi白話字文字化ê歷史過程、社會教育ê文字角色,以及促進台灣現代化ê貢獻三方面探討白話字ê歷史定位。作者列舉白話字書寫ê重要著作,論證白話字影響台灣社會行向現代化ê意義,指出白話字m̄-nā是一種台灣ê「音標」niâ,更加是一種具備社會教育功能ê「文字」。 張學謙ê<白話字kap台語文的現代化〉針對白話字ê文獻kap發展歷程,來論述白話字世俗化、本土化kap現代化ê特色。作者提出白話字m̄-nā是文字ê改革,koh是文體ê改革,兩項lóng是語言現代化ê khang-khòe,白話字豐富ê文類kap文獻,以及所具備ê語言功能,亦成做台語文現代化ê重要功臣。 董芳苑kap張學謙ê論文針對白話字tī文字特色kap珍貴文獻ê歷史貢獻頂面,lóng用「現代化」ê觀點來進行討論,對白話字ê研究提出一種創新ê論述。Mā hō͘筆者tī chit ê基礎頂面,ùi「文明觀」ê角度思考白話字教會報書寫內容ni̍h ê思想內涵。
有關台語白話字ê研究,除了注重tī語言、文字層面以外,值得注意ê是,近來亦有研究者開始將台語白話字帶入台灣文學史再思考,顯明白話字文學ê重要性。Tāi先,呂興昌ê<白話字中的台灣文學資料〉kap〈母語書寫的正常化-白話字文學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定位〉兩篇論文lóng ùi台灣文學史ê角度重新思考白話字文學ê定位。論文內m̄-nā選取1880年代tō開始出現tī教會報ê白話字文學作品進行文本ê推證,顯明白話字文學ê先創性。Koh phah破傳統台灣文學史ê既有論說,提出「台灣新文學的萌芽時期似乎應該提早三0多年,它可能不是出現於二十世紀的二0年代,而是發生於十九世紀的八0年代。」 這種以《台灣府城教會報》ê白話字文學書寫,來重新思考台灣文學史源頭ê論述,ē-sái講開展了台語白話字文學研究ê第一頁。 後來亦有研究者koh做進一步ê發揮。蔣為文ê<羅馬字是台灣新文學ê開基祖〉、方耀乾ê<台語白話文學ê起源kap發展〉,以及李勤岸ê<白話字小說呈現ê台灣人形象kap文化面貌〉 三篇論文lóng將台灣文學ê傳統向前推sak到《台灣府城教會報》ê白話字文學,mā lóng提出台灣新文學ê歷史起點ài ùi 1920年代向前延伸到1880年代。
綜合頂面所回顧ê,ē-tàng知iáⁿ目前以白話字ê《台灣府城教會報》為研究主題ê論文,大部分是偏重tī教會史或者是傳道研究ê議題,khah少跳脫教會研究ê領域進行研究。黃佳惠ê<白話字資料中的台語文學研究>ē-sái講是唯一以台語文學觀點研究教會報ê論文。總是,tō親像頂面所講ê,這本論文khah屬於資料性ê整理kap分析,tī整合性ê主題論述kap內容ê深化頂面,有需要koh khah全面、koh khah幼路ê研究。因為án-ne,本論文透過「平面媒體kap活字印刷術」「現代醫療衛生書寫」、「新知識ê吸收」、「語文教育書寫」等專題性ê處理,希望開拓另外一個研究ê方向,ē-thang ùi《台灣府城教會報》內容當中ê思想性、文學性ê角度,來探討台語白話字書寫所呈現出來ê思想內涵kap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