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博士論文》

| | | 轉寄

第四章 建基時期

第四章 建基時期(1898年到1918年)

一、影響教育ê政治kah社會條件

日本政府費時四年ê時間恢復島上ê秩序kah和平。到1902年,tī庄腳四界搶奪ê強盜kah土匪,m̄是hông刣死to̍h是消失à,法律kah秩序已經奠定。Chit時內部平靜koh守法,續落來需要考慮ê事務是建立財政政策。直到1905年,因為經濟情況tī混亂ê狀態,每年台灣tùi帝國國庫得tio̍h日幣70萬圓ê補助,m̄-koh ,1905年會計年度以後,就無koh需要補助,因為chit-ê島嶼ê資源開始產生夠額ê收入,hō͘台灣tī經濟上獨立。

Chit種財政上ê大進展,是因為有名ê總督兒玉元太郎kah同享盛名ê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同心協力ê結果。In ê政策,tī chit-ê島上,事(tāi)先確認稅率,koh建立徵稅制度。續落來in鼓勵製糖業ê開發,製糖業確實是大大發達à。這以外,in完成鐵路,chit-ê鐵路tī島上縱貫南北,因為án-ne,有解決運輸ê問題。這致使工業tī各方面大大推展開來,這lóng歸功tī以上兩位真gâu ê行政官ê明智政策。Koh講,in制定專賣制度,由中央專賣局經營。In注意tio̍h衛生情況急需改善,隨時tī chit方面從事真chē改善工作,建立現代化設備ê公立病院,tī主要城市kah街路lóng有醫務人員;koh設立醫學研究所,做傳染病ê調查。後藤民政長官用漸漸壓制ê方式,最後禁止吸用鴉片ê制度,mā仝款應該受o-ló。 Kah頂面仝款所表示ê,物質方面ê進步真快速,而且工業mā 慢慢á向前推sak去。教育ê 推sak chiah是爭論ê議題,以下是,tī 1898年2月26日,兒玉總督向地方長官會議演講中ê一段話(註:1):

「教育是一日mā無法度忽略ê,m̄-koh,慢漫á注入文明ê潮流,致使權利kah義務理論風氣ê養成,對新附屬ê人民來講,會陷tī預想bē到ê弊害。所以,制定教育方針必要慎重考究。當今島上ê教育方針kah程度是iáu teh等待考慮ê問題。」

後藤民政長官tī 1903年11月4日學事諮問會中,發表有名ê「無方針」信息,仝款tùi主題thang看見伊ê因端,伊hit段話ê大意:
「幾工前有人問我:『主導台灣教育ê大方針是啥物?』雖然我並無完全瞭解所謂『大方針』ê意思,事實上,我iáu無法度真確定說明大方針。・・・當世界列強佔領殖民地chìn前,通常會有軍事佔領前必要ê預備時期。差派傳教士,á是使用其它方法,tī佔領前先了解當地ê種種情況。M̄-koh,佔領本島,全然無做chit種預備。Koh khah嚴重ê是,大多數ê內地人(譯者按:日本人án-ne自稱)對殖民地á是新版圖統治,過去一屑á都無經驗。・・・所以就教育方針ê確立,必要gōa大ê預備,ài有科學調查資料,並詳細研究新民族ê風俗、習慣等資料,根據chiah-ê新ê資料chiah會有明確ê立場。然後咱一定tio̍h經過一個階段,to̍h是一段實驗時期,mā是無方針時期。Chit-ê應認為是推托á是迴避,因為這暗示tī產生一個明確ê方針chìn前,是有預先ê思考kah精密ê研究。這並無表示,chit-má什麼tāi-chì lóng免做、無目標、啥物lóng免教。我肯定講,雖然教育ê基本方針iáu未建立,m̄-koh,已經明白講出設立公學校ê目的,就是beh普及國語(註:2)。」

後藤民政長官對chit點koh khah進一步說明:「有真chē無仝ê方針主導殖民統治,同化主義可能是其中一項,抑壓主義可能是另其中一項,我beh講普及國語kah培養國家特有ê品德是邁向同化ê第一步(註:3)。」

頭前ê引文顯示,當時行政當局tī in ê心目中,對教育ê看法如下:
(1) Tī確立教育ê基本方針chìn前,一定tio̍h有嚴密ê科學研究ê實驗時期。
(2)雖然無明確宣布,m̄-koh,同化主義kah-ná是siōng合心意。
(3)為tio̍h chit-ê目的,需要普及國語。

因為行政當局chit種無方針ê態度,當時教育就無像物質成長hiah緊。一方面是躊躇kah小心ê等待,另外一方面是台灣人民消極ê順從kah欠缺合作,無憢疑是妨礙教育推sak ê兩個因素。M̄-koh,台灣人民無法度接受日本人所引進ê新型文化,是有in ê理由ê。In保守ê態度kah固守in古老文化,soah對政府產生反感,致使政府採用chit種消極ê教育政策。

雖然chit種消極ê「無方針」政策表面上是無目的ê,m̄-koh,tī它下底,對將來卻有koh khah明確ê計劃,並用chit-ê做基礎,tī所有ê小學、中學以及實業學校強制教授國語。同時kā日本人ê理想kah特性傳授hō͘人民,而且用chit-ê預備性ê教育手段,四界強制推行國語,同時,koh khah長遠ê工作已經teh計劃中,真正個指導方針mā teh形成中。 Tī 1906年chit年,兒玉總督kah後藤新平民政長官ê統治結束,佐久間將軍被任命為總督,伊ê任期直到1915年。Tī伊統治ê chit段長期間裡,推行幾個重要ê政策。

伊ê第一個政策是征服hiah-ê開始oh得控制ê原住民。Tùi 1906年開始,用五年ê時間,伊盡伊ê全力完成chit項目標。其次,佐久間總督拚全力tī北部ê基隆kah南部ê高雄建造真好koh現代化ê港口。為tio̍h商業性ê開發,伊mā發展阿里山木材區域。Iáu有,伊贊助灌溉計劃hō͘ 河川tùi自然ê水道改道。伊ê繼任者是安東將軍,在任三年;伊有真gâu ê下村宏民政長官ê支持kah幫助,繼續原住民工作、發展工業以及促進kah南洋群島ê商業關係。

約略來講,兒玉、佐久間kah安東總督ê統治,真清楚顯示,無方針教育政策ê創始人兒玉總督,比起後任ê幾位總督,koh khah專心teh推動教育。伊hō͘教育一個好ê開始kah bē少ê鼓勵。M̄-koh,佐久間kah安東ê來到,工業ê發展是注目ê焦點,Tī chit段期間,教育kan-taⁿ是次要ê活動。當然是,佐久間總督為tio̍h真koân ê功利目的所建設ê基隆kah高雄兩港,的確有促進商業kah工業。M̄-koh,hō͘人遺憾ê是,伊hō͘ 教育塌(thap)落去,而且進步真慢。講tio̍h安東總督,仝款專心致力tī原住民以及貿易kah工業,教育因為無受鼓勵,soah koh一pái khiā tī被動kah停頓ê狀態。

顛倒是,tī chit段工業發展時期,土生台灣人對教育ê希求卻增強à。就tī chit-ê時期,日本tùi日俄戰爭中以勝利者出現,m̄-nā得tio̍h附近國家ê欣慕,mā得tio̍h西方世界ê o-ló。現在ê台灣人mā承認並尊敬日本國ê國力。In覺察tio̍h日本tī台灣所培植(pôe-si̍t)ê工業已經突飛猛進,同時in瞭解tio̍h只有推行教育,in chiah ē-tàng kah商業ê發展並肩(pēng-keng)前進。Hō͘台灣人心境改變ê兩個大因素是,事(tāi)先是接受日本人會永久駐留tī chit-ê島上ê事實,其次是承認日本文化kah教育ê價值。

有兩個證據真明顯顯示對教育希求ê增強。第一,所有學校ê記錄(註:4)清楚顯示註冊人數大大增加,上課ê出席率相當增koân。第二,tī 1907年只有20 á是30名台灣學生tī日本讀冊,到1918年,人數增加到500名。這以外,chit 500名學生是自動來日本接受siōng kôan標準ê高等教育,thang好tńg到家鄉ê時,ē-tàng擔當重要ê職位。前一個人數是真小ê數字,是由政府保送去日本ê學生。所以,咱thang真清楚看tio̍h對日本教育ê渴望有大幅度增長(註:5)。雖然是hiah-ni̍h強烈渴望koh khah chē ê教育,m̄-koh,滿足增加ê希求ê設施,卻趕bē-tio̍h咱人慾望ê腳步,這thang tùi下底幾段真明顯顯示出來。

二、初等教育
1) 引言
Tī台灣ê初等教育分做三部分,就是日本人教育、台灣人教育kah蕃人教育。日本人tī小學校受教育,台灣人是tī國語傳習所接受初等教育,1898年以後改tī公學校受教育(註:6)。原住民ê教育起先設tī國語傳習所,tī 1905年廢除,用設立蕃人公學校來取代它。以後chiah-ê學校lóng tī 1914年蕃人公學校規則下運作(註:7)。

2) 日本人ê小學校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以後,日本人進入chit-ê島嶼ê人數ta̍k年增加。兒童需要教育成做緊piak-piak ê tāi-chì,若是可能,kah日本本地ê兒童受仝款ê教育。Tī 1898年7月,所頒佈敕(thek)令第180號,為chit-ê島上ê日本人設立小學校,tī所有ê主要城市裡設立學校。 根據敕令ê規制,日本人小學校ê主要重點如下:(1)小學校是為tio̍h建立道德教育kah國民教育ê基礎,教授孩童生活中一定tio̍h有ê知識kah技能,並注意in體能ê發展為本旨。(2)小學校分做一般小學校kah高等小學校。(3)一般小學校ê修業年限為4年,koh再增長為2年á是4年,to̍h是高等小學校。前者課程包括修身、國語、算術、唱歌kah體操;後者包括修身、國語、算術、日本歷史、日本地理、理科、圖畫、唱歌kah體操。

Tī 1897年,自從國語學校ê第四附屬小學校設立以來,入學人數繼續增加,雖然tī第一個十年內日本人口卻少有增加。

1906年底,小學校ê數目已增到14間。Chit時ê學校讀冊人數是3千2百85名,1897年ê人數chiah 425名左右。1899年學校出席人數是學齡兒童ê百分之23.71,chit-ê數字tī 1906年ê時增加到68.61。Tùi chiah-ê統計顯示,tī短短7年中間,學校出席人數增加百分之二百。 Tī第二個十年內,來台灣ê日本人人數緊捷(chia̍p)增加。Tī 1897年,chit-ê島上有1萬6千日本住民;到1917年,chit-ê數目差不多增加五倍,有7萬8千人 ; 到1918年,chit-ê數目己經增到14萬9千人。Tī 1899年,台灣有1千8百名日本學齡兒童,tī 1907年chit-ê數目增到4千5百名,tī 1918年就án-ne有1萬9千7百名(註:8)。結果是迫切需要koh khah chē ê學校,照咱觀察chit幾年來ê趨向,咱thang清楚看tio̍h,一旦需要新ê學校,m̄-nā隨時建立,而且學校ê品質不斷來提升(註:9)。

Tī 1907年,日本本地小學校規則bat改正過(註:10),tī chē項改正中,有一項to̍h是義務教育ê年限tùi 4年延長到6年。台灣小學校mā照日本本地仝款ê規程管理。規程上唯一ê差別,就是tī台灣無執行義務教育。以上真chē改正是為tio̍h beh hō͘日本兒童tī台灣所受ê教育,tī各方面kah tī日本本地仝款,因此,chiah-ê兒童,若是需要,ē-tàng tī日本本地繼續求學,親像完全tī日本本地接受教育ê兒童仝款,有完整ê準備。

Tùi 1907年到1918年,日本兒童tī台灣ê小學教育有明顯ê進展à。而且親像頂面所述,台灣工業ê進步kah環境衛生ê改善,是造成tùi日本大量移民來台灣ê因素,並親像以前所述,是大量家眷移民ê因素(註:11)。就án-ne,需要koh khah chē ê學校kah教員來照顧龐(pâng)大數目ê學齡兒童。政府隨時著手供給所需要ê教育設備,來配合人數ê增長。1907年ê小學校kah分校總共有34間。到1918年,chit-ê數目增加到124間。學生ê升學率,tī 1907年有百分之85.76,1918年增到95.21(註:12)。

3)台灣人ê公學校

親像以前所述,照設定ê方針,台灣本地人ê初等教育以普及國語為主要目的。所以tī 1896年10月,tī全島設立國語傳習所,tùi國庫經濟支援chiah-ê學校。Tī 1898年7月,敕令第178號kah第179號頒佈台灣公學校官制kah台灣公學校規則。根據chit-ê規則(註:13),(1)公學校是對本地人子弟施與德教,教授實學,養成國民ê性格,同時hō͘ in精通國語為本旨(註:14)。(2)公學校依地方情況,另外設立速成科,tī夜間、休業日á是課外教授國語。(3)公學校學生年齡7歲以上,13歲以下。(4)教育科目包括修身、國語、作文、讀冊、習字、算術、唱歌、體操,修業年限為6年。(5)學年tùi 2月1日開始到下一年ê 1月31日到,分做兩學期(註:15)。

Tī 1899年10月1日,所有ê國語傳習所正式廢除,由所建立ê公學校所代替。八年後,tī 1906年公學校ê數目為152間;這以外有29間分校。 Tī 1896年,有7千8百28名兒童就學 ; 10年後ê數字增到2萬2千2百81名。M̄-koh依以上ê數字,就學率是百分之5.31(1906年)。女生ê就學率就koh khah低,tī 1906年她ê就學率chiah百分之1.28(註:16)。真實ê出席率mā是真低,tī 1898年chiah有百分之49,表示有一半學生曠課,m̄-koh到1906年,出席率增到百分之65.52。

以上chiah-ê數字需要一點á說明。當時公路真少,koh欠缺交通工具,特別是tī鄉村地區,這lóng是妨礙學校讀冊ê出席率。Koh講,受教育ê價值肯定chiah開始發芽,學校ê重要性chiah漸漸被認可。這以外,台灣ê作穡人佔總人口ê大部分,in需要眾細kiáⁿ ê勞動力,這mā妨礙學校讀冊ê出席率(註:17)。

Tī 1907年,頒佈一個新ê(註:18)公學校規則。有一kóa改正ê要點,提供政府koh khah穩定管理學校:(1)以往公學校ê設立,依地方廳之認可,現今改正為由總督認可。(2)許可公學校擁有永久捐贈基金,無koh óa靠不時ê募款(註:19)。

五年以後,頒佈一個重要ê規則改正(註:20),chit-ê改正ê重點包括tī 1912年「內訓」第10號(註:21)。以下ê引文來自「內訓」,包含改正ê要旨:「公學校ê修業年限會限定6年,第7年kah第8年廢除。教授ê時數增加,努力tī國語ê熟練kah國家ê精神涵養。日常中實際koh必要ê事項為重,培養勤勞誠實ê習慣。同時設置實業科,做開拓治產興業ê根本資源(註:22)。」

1912年以前,公學校ê教育發展to̍h顯得比較真慢,尤其kah小學校ê教育相比較,m̄-koh tī 1913年以後,它ê發展to̍h加khah緊à。Tī 1918年尾,有263間公學校kah 131間分校,9萬2千個男生kah 1萬6千5百個女生就學。比較1906年ê學校,學生人數有可觀ê增加,總數為11萬1千人中間,男生增加6萬4千人,女生增加1萬3千5百人。1918年ê學生學校讀冊率,男生增加三倍,女生增加四倍。Tī 1906年,台灣ê學齡兒童就學公學校ê出席率kan-taⁿ有百分之5.31;tī 1918年增到百分之15.71。若kan-taⁿ以女生為例,它ê學校讀冊率百分率真低,kan-taⁿ有百分之4.95,m̄-koh tī 1916年,它ê學校讀冊率卻罕得有個增高,bat達到百分之92.67(註:23)。

4)原住民ê教育

對原住民兒童ê教育tī 1896年開始,當時恆春國語傳習所分教場(分校)頭一pái tī豬澇束社設立。以後tī 1898年10月,一間公學校取代該第一間學校。M̄-koh,國語傳習所當做原住民ê教育機構,繼續存在到1905年止(註:24)。

到1905年為止,對原住民ê教育做得真少;1897年到1905年之間,對原住民ê教育,是一段真缺乏ê時期(註:25)。 Tī 1914年4月,實施原住民公學校ê重建計劃(註:26)。1905年ê規則是有關廢止國語傳習所kah蕃人公學校設立ê改正規程。改正規則ê要點如下:
修業年限定4年,原則上減到3年。教育科目包括修身、國語、算術、唱歌kah實科。Chiah-ê規則繼續實施,直到1922年頒佈新台灣教育令為止。新台灣教育令發佈之同時,「蕃人公學校」chit-ê名稱to̍h被取消à。

統計表顯示原住民ê教育tī第二個10年chiah有進展,tī 1918年,蕃人公學校總共有27間,有4,155名兒童就學。Kah 1906年相比,1918年ê學校數目增加兩倍,就學人數增加四倍(註:27)。

5)學前教育
Tī 1900年,經由tòa tī台北ê日本人私自發起ê,為tio̍h tī台灣ê日本兒童創立第一間,mā是唯一ê幼稚園。它ê設備無夠,真oh達成它所標榜ê目標。起先它稱做「私立台北幼稚園」。M̄-koh,公立幼稚園chiah是迫切需要ê,因為án-ne tī 1905年4月,根據政府頒佈ê幼稚園有關規程,用chit-ê幼稚園改組成做第一間公立台北幼稚園。Chit-ê學校由地方稅收來維持。因為某種原因,chit-ê幼稚園ê實驗工作並無成功,tī 1907年3月被廢除(註:28)。

自此以後,直到1918年chit段時間,無設立一間公立幼稚園,m̄-koh,tī主要城市四界設立私立幼稚園(註:29),m̄-nā有為tio̍h日本人設立ê幼稚園,mā有為tio̍h台灣人設立ê幼稚園。本冊統計表11顯示,直到1918年所設立ê私立幼稚園ê位置kah統計(註:30)。

三)師範教育

1)公學校未來師資ê特別培訓
國語學校是以師範教育為目的來設立ê。起先,因為教員ê養成非常迫切,教育當局無法度等待2年á是3年來培養學生當教職;所以,tùi日本本地挑選有教員資格者來台灣擔任講習員。講習員募集後,tī短期內教授台灣語(漢文,廈門方言)kah其它必要ê學科,來期待in適應新ê環境,從事教育工作。因為是急需,chit種訓練時期非常短,通常只有3個月。Chiah-ê講習員tī hiah-ni̍h短koh密集ê訓練了後,就分別送到台灣島上無仝ê學校(註:31)。到1901年3月,已經有七pái án-ne是訓練合格ê畢業生,tùi日本來台灣從事教職。經過án-ne訓練ê講習員總數有264位。Chit時情況已經無迫切,chit種機構已經無koh需要,因為án-ne就中止,以師範學校代替,師範學校tī chia ê過渡時期裡已完全準備好勢,chit時已經有充分訓練真好ê畢業生thang分發到各校。因為án-ne,前一個機構就自動消失à。

2)國語學校ê師範部
起先國語學校ê師範部kan-taⁿ招收日本人,是國語傳習所kah公學校ê教員養成ê所在。師範部修業年限為2年,提供hō͘中學校第4年以上ê學生(註:32),á是有同等學力者(註:33)。

3)師範學校
根據敕令第97號ê規則,師範學校開始培養台灣學生成做教員。Chit-ê敕令公佈師範學校ê官制kah規則,tī 1899年,有三間師範學校設立tī三個主要城市—台北、台南、台中。M̄-koh兩年後,因為串連全島ê鐵路完成,台中kah台南ê師範學校被廢止,國語學校師範部kah準備好勢ê台北師範學校合併,chit種集中經營是因為為交通緊捷(chia̍p)發達ê結果。國語學校師範部(台北師範學校)就án-ne分做兩科;師範部甲科是日本人教員ê養成機關,師範部乙科是台灣人教員ê養成機關(註:34)

4)國語學校師範部甲科kah乙科
當以上所敘述ê師範學校廢止了後,國語學校師範部改組,來方便專為公學校教員ê養成。Tī 1902年7月,頒佈府令第12號改正國語學校規則。頭前已經敘述過,師範部被分做甲、乙兩科,前者是日本人教員ê養成,後者是台灣人教員ê養成。M̄-koh,兩科lóng修仝款課程,lóng是為台灣學生teh讀ê公學校準備教員。甲科入學學生,年齡tī 18歲到25歲之間,並tī中學校修完第四年課程者,á是擁有同等學力者,伊ê修業年限為2年。乙科ê學生年齡tī 15歲到23歲之間,是公學校ê畢業生,á是以上學力者,伊ê修業年限為3年(註:35)。前者ê畢業生主要是日本人稱做「教諭」,mā to̍h是公學校ê第一流ê合格教員;後者稱做「訓導」,比「教諭」低一級。

因為日本兒童就學人數緊捷(chia̍p)增加,日本學校相對擴張,嚴重需要koh khah chē ê教員。照往例tùi日本引聘教員來台灣教日本學校,chit-má已經證實無適當。所以tī 1910年,成立小學師範部,kah公學師範部甲科kah公學師範部乙科並列。這新設立ê師範部有它ê目的,to̍h是為台灣小學校培養日本人教員。

公學師範部甲科kah小學師範部,入學資格年齡tī 17歲到25歲之間。中學校畢業生á是有同等以上學力者,chiah有資格入學,它ê修業年限為一年。公學師範部乙科入學年齡tī 14歲到23歲之間ê台灣人,公學校修完6年課程ê畢業生,á是同等以上學力者chiah有資格入學,它ê修業年限為4年(註:36)。

因為公學校ê就學人數增加,tī台北ê國語學校ê一個師範部無夠培育夠額ê人才,來供應chit-ê成長期ê需要,所以tī 1918年7月,tī台南成立一間師範部分校。後來根據1919年ê教育令,chit-ê師範部分校獨立成做師範學校(註:37)。

5)國語學校講習科
台灣公學校ê緊捷(chia̍p)成長(註:38),需求教員不斷來增加。為tio̍h配合chit種緊急需要,真chē教員倉倉pōng-pōng完成講習科,結果師質不良。這以外,新設立ê「實科」á是實用工業科需要教員tī工業方面有具體ê準備。tī 1912年6月,為tio̍h達成頂項ê要求,國語學校提供幾項講習科來培養教員。 第一種講習科是公學校教諭ê養成,hō͘ in tī日本本地募集來ê日本人教員加強教育,hō͘ in成做「教諭」,to̍h是公學校ê主要教員。這為期4個月ê講習,概括一kóa公學校教員必要ê基本學科,chit班有50名教員入學。

第二種講習科是農業教員ê養成,是台灣人農業教員臨時講習科,為期四個月講習。Chit科學生有46名,tī 1913年7月,第一班開學。 第三種講習科是公學校訓導ê勞力補習,hō͘ in台灣人教員(有「訓導」頭銜)加強教育,為期一個月講習,有62名教員入學。第四種講習科是台灣人女教員ê勞力補習,hō͘ in在職中ê台灣女教員加強訓練。有34名入學,為期三個月ê講習。Chit-ê講習科tī 1915年7月創立,tī國語學校附屬女校舉辦。Tī 1917年7月koh舉辦一pái;chit pái有30名入學,為期6個月ê講習。

6)台灣人女教員之養成
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是台灣cha-bó͘-gín-á唯一ê教育機構,以後iáu會koh再討論。起先chit-ê機構主要關切ê是國語、手藝kah家政ê基本教育。跟tòe chit-ê學校ê發展,課程加入學科目,它ê程度kah日本人ê高等女學校所教ê並無無仝。Tī chit期間,hit間學校對台灣cha-bó͘-gín-á ê功用是án-ne。M̄-koh,課程內容繼續擴張,甚至包含一kóa師範科課程。它ê真chē畢業生tī全島各地ê公學校從事教職。

7)台灣教育會
當今教育ê主要目標是國語教學,所以,以促進國語教學為目的ê組織tòe-leh成立,是順理成章ê tāi-chì。Chit-ê組織稱做「國語教授研究會」,研究使用中ê各種教授法,用chhōe-tio̍h siōng好ê方法來符合特殊ê需要。跟tòe時間,in提出真chē問題;tī 1901年,該組織擴大範圍,它ê研究內容包容koh khah chē ê教育問題,因為án-ne,soah kā它ê名更改做「台灣教育會」。Tī 1901年7月,chit-ê組織發行它ê機關雜誌創刊號,chit-ê雜誌稱做《台灣教育會雜誌》。

本會ê目的如下:(1)教育社會ê意見ê發表;(2)教育學術ê事項ê研究;(3)教育上重要ê事項ê調查;(4)教育有關ê講談會kah講習會ê開設;(5)教育有關ê雜誌ê發行kah教育上有益ê圖書ê印行(註:39)。

四)中等教育

1) 引言
Tī chit-ê新政府ê第一個10年內,kah初等教育比較下,中等教育ê發展是非常慢。中等教育分做兩個方向:日本人ê中等教育kah台灣人ê中等教育。

2)日本人中等教育ê開始
Tī第一個10年內,只有兩間日本人學校;一間男學校,一間女學校。Chit兩間學校lóng是由國語學校分枝出來ê。男學校siōng早稱做「國語學校中學部」;女學校稱做「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女學校」。所以,咱ē-tàng看出,無論是hō͘日本人ê,á是hō͘台灣人ê中等教育,lóng來自國語學校。

3)國語學校中學部
中學部ê設立是附設tī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ê平常中學科(註:40),有10名男生入學。這是島上第一間日本人男生中學校,修業年限是5年,它ê課程包括下列教科目:倫理、國語、漢文、英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kah化學、習字、圖畫、體操,唱歌是隨意科目。每一屆入學人數siōng chē以30為限,授業ê時數kah程度,lóng kah日本本地中學校仝款(註:41)。以後幾nā-pái更改名稱,直到1907年7月,chit-ê中學部被廢除,就án-ne tī台北成立第一公立中學校(註:42),代替國語學校中學部。

4)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
日本cha-bó͘-gín-á ê中等教育發展比男生khah慢。國語學校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開創tī 1904年9月,是供給日本cha-bó͘-gín-á中等教育ê第一個機構。根據1905年2月府令第7號,chit-ê學校重新號名做「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以日本本地siōng優秀ê高等女學校做為chit間學校ê典範(註:43)。Tī 1907年5月20日,發佈台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規則。同時,chit-ê學校編做台灣總督府中學校ê一部分,soah改稱做「台灣總督府中學校附設高等女學校」(註:44)。

5)1907年以後日本人中等教育ê發展
如以上所敘述,tī 1907年以前,日本人ê中等教育由國語學校中學部提供。M̄-koh,tī 1907年5月,chit-ê中學部獨立soah成做人人知影ê總督府中學校。Tī 1914年,tī台南創立另外一間中學校(註:45)。 Chit時ê cha-bó͘-gín-á中等教育,tī台北有總督府台北高等女學校。Tī 1917年,tī台南設立另外一間高等女學校,稱做台南女學校。 Tī台灣ê中學校kah日本本地ê中學校以及高等女學校,tī各方面lóng一模一樣。M̄-koh,tī 1919年台灣教育令頒佈以前,台灣ê中學校有一個無仝ê所在,he是tī台灣獨有特殊ê特徵,是後藤民政長官所設計ê「雙部制度」。根據伊ê設計,尋常科提供hō͘一般中學校以外,另外設一個新部來供給有意愛過殖民地生活者,這就稱做「第一部」。

6)總督府中學校第一部
第一部學生入學資格是11歲á是以上,並完成小學校第五學年課程,á是同等以上學力者。它ê修業年限是6年,課程包括所有學科、手工kah戶外勞動,用來準備將來主導工業。畢業以後koh再接受修業年限2年ê高等科教育,高等科ê課程內容包括英語kah另外一個外國語、法制、經濟kah其它必要學科。高等科學生入學資格是第一部個畢業生,學生人數限tī 30名,所以,學生koh khah有機會得tio̍h個別個教育。這意涵tio̍h第一部成立ê目的,是為tio̍h日本人tī各行各業得tio̍h領導地位來做準備,直接強調並重視得tio̍h英語kah西方禮儀習慣ê知識。為tio̍h促成chit-ê目的,要求學生tòa校,受教西方禮節(註:46)。戶外工作是為tio̍h培養男學生自力更生kah應付戶外各種問題ê能力。

第一部tī 1908年4月成立,並維持8年。它無法度持久有以下ê理由。事(tāi)先,這是一般中學校運作範圍以外ê一種改革機關;中學校有它主要ê目標,就是beh進入koh khah koân ê學府,主要是為tio̍h「高等學校」來做準備,m̄-koh第一部ê koh khah koân層教育ê修業年限只有兩年,á是講是比「高等學校」少一年。因為án-ne,畢業生無法度達tio̍h大學入學ê條件。Koh講,mā是siōng重要ê理由,後藤民政長官是chit-ê新教育課程ê開創者,伊去職了後,伊ê繼任者以無仝ê見解來看待chit-ê教育運作,mā就hō͘第一部消失à。

7)總督府中學校ê第二部
為tio̍h beh瞭解第一部ê性質,一定tio̍h簡略紹介第二部。實際上,它to̍h是中學校本部,修業年限是5年(註:47),這kah日本本地ê中學校仝款。第二部入學學生無tòa學校(註:48),學習ê教科目包括修身、國語kah漢文、英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化學、法制以及經濟、圖畫、唱歌、體操。軍事操練是中學校兩部學生指定課程ê重要特色,是由退役陸軍軍官指導ê。這以外,為tio̍h koh khah瞭解兩部之問ê無仝ê所在,會提供功課表(註:49)做參考。

8)本地人ê中等教育
Tī第一個kah第二個10年期間,由國語學校兩個部門提供中等教育(註:50)hō͘本地人,其中一項to̍h是國語部,另外一項是附屬女學校。Tī 1915年4月,tī台中設立一間為本地人子弟提供中等教育ê中學校。

9)國語學校國語部
早tī 1896年5月,當國語學校成立ê時,語學部設有國語科hō͘台灣學生讀,這是當地人中等教育ê開始。Tī 1902年7月,經過重新改組以後,它被號名叫做「國語部」,提供為期3年ê課程。課程內容除了英語kah政治經濟以外,kah現今中學校ê課程無仝。M̄-koh,課程內容並不如日本人ê中學校課程內容一般深入指導。Tī 1905年,學業延長一年,成做四年課程。值得提ê是,chit-ê國語部繼續運作24年之久(1896年到1919年),chit-ê情況真無平凡,相對ê,由國語學校衍生出來ê真chē機關,lóng tī短時間內消失去。仝款受注目的是,當今真chē台灣傑出ê人物是tùi chit部畢業ê,tī 1921年,畢業生總數有492位(註:51)。

I0)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
1898年4月25日,tī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設立一班為本地cha-bó͘-gín-á提供教育。這是有史以來第一pái由政府為台灣cha-bó͘-gín-á所設立ê教育機關(註:52)。四個月後,chit班變成一個獨立ê個體,稱做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另外設置手藝科,提供hō͘ 年紀khah大ê婦女,年齡tī 14到25歲之間,課程內容包括普通學、裁縫、刺繡、造花、編物等實科。同時,提供師範教育,來準備hō͘ in從事教職。這是cha-bó͘-gín-á高等普通教育ê起源。

照1906年4月頒佈ê府令第25號,chit-ê手藝科被編入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ê技藝科。對本地cha-bó͘-gín-á教育ê特性,chit-má變kah koh khah具體而且koh khah有真實意義,雖然是tī胚胎時期,卻漸漸成長。本科招收ê女生,年齡tī 13到25歲之間,修完公學校第四年ê課程,á是有同等以上學力者,它ê修業年限為3年。

如以上所提ê實科以外,教科目包括修身、國語、算術、理科、習字、圖畫、唱歌kah體操。Chit-ê學校tī 1910年5月獨立,成做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chit-má是名副其實成做本地cha-bó͘-gín-á高等普通教育ê獨立機關。M̄-koh,它ê教育程度比本地cha-po͘人中等教育khah低,mā比日本cha-bó͘-gín-á高等普通教育程度khah低。

Chit-ê學校ê畢業生大部分lóng成做公學校教員,in中間真chē人成做in各自社區裡ê第一夫人,是新時代ê啟蒙者,這震撼(chìn-hām)古老、保守koh封建ê漢人家庭。

11)設立本地cha-po͘人中學校運動
Tī台中設立中學校(註:53)是台灣人民向政府tiāⁿ-tiāⁿ請願ê直接結果,in要求擁有kah日本人中學校仝一個資格ê學校,án-ne,in chiah ē-tàng繼續往koh khah koân ê學府求學。親像前面已經敘述過ê,因為接受日本教育kah文化有明確價值ê事實,kah工業ê發展koh繼續往前直衝,確實改變台灣人民ê態度,而且in渴望家己kiáⁿ兒ê教育品質,ē-tàng kah日本人ê男、女gín-á所受ê教育仝款好。

國語學校ê國語部所提供ê中等教育並無hō͘人滿意,因為它ê課程程度比一般中學校khah低。Á每一年所招收ê學生人數限tī 30 á是40人,hit-ê數目是siuⁿ過細。Chiah-ê理由是造成力求設立中學校為目標ê運動。 Tī 1913年,chit-ê運動tī台中起動,台中ê住民比其它地方ê人富有。由擁有服務公眾精神ê台灣人,為tio̍h建造校舍,自動捐出日幣30萬圓。不管事實án怎,兩年已經過去à,政府猶原對中學校ê請願一屑á都無關心;政府繼續實施兒玉/後藤政權所設定ê傳統教育政策,chit-ê政權驚惶傳入「浮漫注入文明ê潮流」(註:54)。政策ê特色是實用重tī學術,m̄-koh,運動領導人懇切ê態度,加上人民ê經濟支援,影響當局來同意chit-ê要求。所以tī 1915年2月,政府終其尾頒佈規則,為台灣cha-po͘人tī台中設立一間公立中學校。這是第一間為本地人設立ê公立中學校(台譯註:台中一中)。

12)本地人中等教育ê第一間學校
根據公立台中中學校規則(註:55),公開表明創校ê目的是beh提供台灣cha-po͘人高等普通教育。入學學生ê年齡為12歲á是以上,並修完公學校第四年ê課程á是有同等學力者,修業年限為4年。教科目包括修身、國語kah漢文、歷史、地理、數學、理科、實科、法制kah經濟、圖畫、手工、唱歌、體操,英語是選修科目。

Chit-ê新設立ê學校ê課程,tī各方面kah國語學校ê國語部所提供ê,差不多仝款。唯一差別是包括英語,m̄-koh,它是選修科目(註:56)。 Kah日本人中學校相比較,就顯示出真chē差別。第一,Chit間新學校ê修業年限比日本人中學校短少一年。第二,入學資格低2年。第三,Tī chit間新學校ê國語時數增加,因為án-ne soah減少koh khah闊ê學習機會。第四,實科所修ê時數mā增加,結果減少一kóa學科ê時數。最後,無親像日本人中學校,英語是必修科,日本人ê英語ê時數要求mā比較khah chē。

Chiah-ê課程內容ê無仝,自然造成畢業生tī學力上有真大ê cheng差,因為所提供差別ê教育,hō͘ in處tī不利ê地位。這以外,in並無日本人中學校畢業生所享受ê特權(註:57)。

五)實業教育(註:58)

1) 引言
對台灣人ê實業教育tī第一個10年內就開始,日本人ê實業教育就án-ne tī第二個10年chiah開始。台灣人ê實業教育開始tī國語學校實業部á是職業部、農事實驗場講習生、糖業講習所設立ê時。

當咱來到第二個10年階段,chit階段ê特徵是工業成長,而且koân度發展日本人ê實業教育機器。根據1917年5月敕令第53號,kah同月ê府令第22號,第一間總督府商業學校tī台北設立。第二年,1918年7月敕令第287號,kah 1918年10月府令第75號,促成tī台北總督府工業學校ê誕生。Chit兩間學校完全是為日本人來運作ê,所根據ê法令,to̍h是日本本地實業學校ê規則。Tī 1912年,為本地人tī台北設立一間工業學校。

2)國語學校提供鐵路科kah電信科
Tī 1900年11月1日,國語學校提供學生修業年限一年ê課程,來準備將來服務鐵路kah電信機關。Chit-ê課程雖然tī 1902年取消,卻是實業部ê起源,實業部提供領域khah廣泛(hoat)ê教育。實業部分做農業科、電信科kah鐵路科課程,提供hō͘ 當地cha-po͘ gín-á讀;學生年齡tī 16歲到23歲之間,並tī國語學校國語部修完第二年以上ê學力,chiah ē-tàng入學讀chiah-ê課程。農業科是2年,電信科kah鐵路科課程是各一年ê修業年限(註:59)。鐵路科雖然有制訂規則去設定課程,m̄-koh,從來m̄-bat真正實施過。農業科kah電信科開設後繼續4年ê時間,tī 1906年,被中止à。Chiah-ê科被中止ê理由,根據當局ê解說大意是:「實業教育是m̄是應當成做國語學校ê一個分科,根據時勢ê推移,一定tio̍h加kā它考慮(註:60)。」

3)農事實驗場講習生
Tī 1910年11月,設立兩間附屬tī農事實驗場ê講習生制度,一個tī台北,一個tī台南。Chiah-ê學校招收學生接受為期一年ê講習,這是對當地人農業教育ê開始。伊ê講習生規程tiāⁿ-tiāⁿ變更以後,tī 1911年12月,依訓令第251號(註:61),改正並制定講習規程。

4)糖業講習所
照1904年9月所頒佈ê規程,設立糖業講習所附屬tī台灣糖務局。Tī 1905年2月,tī台南府設置糖業講習所,它ê主要目標是beh培養從事糖業人員。Chit時,政府當局盡全力改善chit-ê工業;因為án-ne講習所ê設立,糖業講習生ê養成對糖業開發是一個重要ê施設(註:62)。

5)日本人ê台北商業學校
台北商業學校(總督府商業學校)成立ê目的是,對企望進入台灣島內外商業界ê日本人cha-po͘人,提供專門教育。提供修業年限5年ê課程,分做預科2年kah本科3年(註:63)。入學資格是學生年齡12歲á是以上,是小學校ê畢業生á是有同等學力者。預科ê教科目是修身、國語、漢文、英語、歷史、地理、理科、圖畫、音樂、體操、實科;本科ê課程內容是修身·讀冊、聽寫、作文、習字、英語、第二外國語、數學、理科、歷史kah地理、簿記、商事要項、商業實踐、商品、經濟、法規kah體操。

6)日本人ê台北工業學校
工業學校ê目的to̍h是beh供給日本人子弟ê工業教育,提供為期5年ê課程,分做預科2年kah本科3年;本科分做機械科、應用化學科、土木科三種無仝ê專門課程(註:64)。入學資格kah以上所述ê商業學校仝款。

7)台灣人ê工業講習所
Tī 1912年7月,照訓令第53號,chit-ê工業講習所tī台北設立,直接附屬民政部學務部。Chit-ê工業講習所設立ê目的是beh提供本地cha-po͘人必要ê知識kah技能,hō͘ in成做工業職工,它ê修業年限為3年。學生入學資格年齡tī 14歲到20歲,是公學校ê畢業生á是同等以上學力ê本地人。教育科有兩科,一個是木工科,一個是金工kah電工科。Chit-ê工業講習所運作直到1914年6月,而且tùi chit日起獨立成為總督府工業講習所(註:65)。

六、專門教育

1) 引言
當第一kah第二個10年chit期間,只有一間醫學校提供專門教育。政府當局,特別是後藤民政長官,瞭解tio̍h提供現代化醫學教育ê緊急需要,m̄-nā是為tio̍h充實教育內容,同時mā是為tio̍h全島ê衛生情況,需要現代科學知識來改善環境。當時並無西方世界所應用ê現代醫學知識(註:66),古老ê漢醫kah漢藥廣闊流行,因為有chit種實際ê需要,政府tī早期就計劃成立醫學校。

2)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起先依1899年3月31日所頒佈ê敕令第95號,授權政府籌組醫學校。Chit-ê醫學校設tī台北。學校提供兩種課程,to̍h是預科kah本科。預科修業年限是一年,所包括ê教科目如下: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倫理、外國語、地理、歷史、數學、體操。本科是圓滿修完預科課程了後,有修業年限四年ê一系列醫學課程。本科無法度斷定ē-tàng kah日本本地醫學校ê水準一般koân,m̄-koh,就以當時ê情況,chiah-ê課程卻有發揮作用。另外koh提供一年ê研究科,鼓勵畢業生進修。當時紅十字會病院免費治療患者,並提供研究生tī資深醫師ê指導下從事實習(註:67)。

醫學校每一年容納35位新生。雖然學校規定,由學校支付學生所有ê生活費用kah學費,m̄-koh tī 1906年初,應考ê 300位學生中間,有30位提出自願自費。入學資格完全根據競爭劇烈ê入學考試來決定,應考者一定tio̍h有修業年限6年之公學校學力(註:68)。

當學生畢業ê時,伊會領tio̍h由總督簽署ê證書,許可伊tī島上行醫。大部分上ê畢業生投入政府病院服務,來幫助提升醫療水準。真chē成做私人開業醫生,醫務漸漸發展成做獲(hek)利真豐富ê事業,並建造小規模ê病院來照顧患者。Chiah-ê醫生漸漸得tio̍h咱人ê信心,mā因為án-ne,慢慢á取代古老方式ê漢醫(註:69)。

當第二個10年內底,chit-ê醫學校ê課程內容有四項新措施。(1)Tùi 1907年到1918年之間,醫學校bat提供講習,hō͘ 有意tī無公家病院ê小地方衛生所做醫生(「公醫」)。(2)增設熱帶醫學專攻科kah研究科提供hō͘畢業生。(3) 提供特別科hō͘來自中國ê漢人,in m̄是日本帝國ê國民。In hông稱做「外國」學生,而且in ê日語能力不及台灣漢人,因為án-ne,soah設chit-ê特別科。Chit科繼續7年之久,直到1922年,總共有34名畢業生。(4)雖然為當地漢人所設立ê醫學校已經繼續20年,因為日本人需要專門教育,tī 1918年為日本人設立「醫學專門部」,它ê程度kah日本本地ê醫學院無無仝(註:70)。伊ê課程是根據日本ê「專門學校令」ê規定設立ê(註:71),提供修業年限四年ê課程,中學校畢業生á是有同等以上學力者chiah有資格入學(註:72)。本校畢業生會得tio̍h台灣總督府醫學校醫學士ê學位。

七、私立教育機構

1)私立學校
有一kóa私立學校是日本人佔領以前to̍h已經存在;有一kóa私立學校是日本人來了後chiah設立ê。Tī 1906年私立學校有13間,in中間7間是由日本人設立ê,其它6間由外國傳教團體設立ê。前者主要是為日本人學生來設ê;後者所吸收ê lóng是當地漢人。兩者lóng根據1905年11月頒佈ê私立學校規則管理。

私立學校ê設備大體上比較khah兩光(lióng-kong),因為欠缺經濟支持。總是,in tī文化上ê貢獻是值得陳述ê,因為in提高社會程度並促進教育。Tī台南kah台北,有基督教長老教會所設立ê私立學校(註:73),早tī日本人來以前,to̍h引進現代化ê教育層面。In引進代數、幾何、天文、物理、化學kah地理等現代化課程,chiah-ê課程tī古老ê私塾裡從來m̄-bat教過,私塾重視教漢學kah習字(註:74)。總講一句,chiah-ê教會學校真努力傳播西方文化hō͘當地人,儘管in主要ê目的是在tī傳播基督教。

第二個10年chit段時期,私立學校ê本質並無改變,m̄-koh,in ê數目tī 1916年到1917年之間有增加。Chit時,真chē台灣當地人kah日本人lóng渴望koh khah chē ê中等教育,既然政府無法度設立夠額ê學校,幾間實施中等教育ê私立學校就被組織起來。根據1918年ê統計顯示,日本人設立10間私立學校,宗教傳教團體設立9間私立學校。Tī chiah-ê學校擔任教員ê有150名日本人,55名當地人,kah 25名外國人。私立學校ê入學學生有231名日本人kah 1千75名當地人。Chiah-ê私立學校中間,有2間中學校、3間高等女學校、2間實業學校、6間中學校預科學校、3間宗教教育學校、1間盲聾學校、1間台灣語教授學校,kah 1間小學校。

2)傳統漢人學校—「書房」
Chiah-ê古老漢人私塾學堂,漢人原來名稱做「書房」,日本人通常以日本發音稱它為〝Sho-bó͘〞,是私立學校由精通漢學kah真gâu著文ê老漢學ê學者主理。日本人佔領以前,就有chiah-ê書房;日本人統治初期,因為軍事動亂,有一段時間chiah-ê書房差不多完全消失。M̄-koh,tùi 1897年以後,in koh活起來,而且數目增加,直到in成做散佈初等教育tī全島ê有力因素。每一間書房ê入學學童ê數目是10到60名。學習ê課程kah入學ê資格無確定,每一間書房自定標準。M̄-koh,in維持以前清朝時期結構類似ê學校。1898年11月,第一pái頒佈治理chiah-ê書房ê規則,鼓勵in ê學科目包括新國語kah算術,所以,chiah-ê書房有公學校ê補助作用。

總是,第二個10年時期,因為公學校制度ê發展,「書房」消減à。雖然是án-ne,in tī某種程度上繼續存在,因為in所提供ê精深ê漢文經學,無法度tùi其它任何學校得tio̍h。Tī小地方一定有「書房」,因為tī未設立學校ê山間僻地,in有真實ê價值。

八)教育費
直到1897年,台灣所有ê公立學校是由中央政府設立,它所有ê經費當然是由國庫支出。Tī 1898年,第一間公學校設立以後,公學校ê教員薪水包括出差費,to̍h由地方稅支辦;其它經費,由學校ê在地庄社,各自經由住民自動捐款負擔。所以,台灣公學校ê經費tī第一個10年內是由(1)國庫(2)由州費經由課稅kah(3)由各地區捐款。學校ê數目ta̍k年增加,當然它ê開銷數目仝款會增加。Tī 1896年,所有ê教育費總額是日幣14萬圓;十年後,tī 1906年,總額達到日幣79萬圓,是前一個數字ê五倍(註:75)。

第二個10年ê經濟成長特別明顯,當教育事業tī量方面ê成長,經費跟tòe增加。以下數字ē-tàng追溯,tùi 1907年到1920年之間,繼續增加ê教育經費。

Tī 1907年,以教育為目的ê費用,總額是日幣91萬圓;3年後,chit-ê數字增到180萬圓。1914年koh khah向頂koân急增,數字達到日幣265萬圓。4年後,tī 1918年koh發生一pái大暴漲,chit年ê經費總額是日幣4百41萬圓。Tī 1920年,因為照1919年ê台灣教育令,設立真chē新ê學校,學校ê經費tùi日幣4百41萬跳到9百70萬圓,差不多是前個一數字ê兩倍(註:76)。

Tī 1918年chìn前,所有中等á是以上ê學校是由國庫支辦(註:77),初等學校ê經費lóng由地方稅支辦。1920年以後,官立學校由國庫支辦,公立學校由州費支辦;偏僻地區設立ê學校由市、街、庄支辦。講tio̍h教員薪水,所有官立kah公立學校lóng由國庫支辦;初等教育學校ê教員薪水是由州費支辦(註:78)。
Tī 1918年學校制度 為台灣人設立ê學校 為日本人設立ê學校
台中中學校 醫學校 國語學校
實業學校 國語部 師範部 師範部 乙科 甲科
日本本地人 中學校 實業學校
公學校(為台灣人來設) 小學校(為日本人來設)

註釋
(1)見吉野秀公,《台灣教育史》,頁122。
(2)見吉野秀公,頁122一130。
(3)見吉野秀公,頁125一126。
(4)見表2。
(5)起先tī日本留學ê學生大部分是進入中學校,以後幾年照比率,有一半ê人進入大學。M̄-koh,到taⁿ台灣ê孩童去日本本地讀小學校ê真少,bē超過總數ê十分之一。
(6) “Primary School” 就án-ne以後是teh指為日本人設立ê「小學校」,“Public Elementary School”指為台灣人辦ê「公學校」。
(7)除了蕃人公學校以外,iáu有基本而不完整ê學校,是tī iáu未歸入行政區區域m̄-koh tī警察控制下,由日本警察指揮kah教督ê學校。見表4。
(8)Tī台灣ê日本學齡兒童人數ê急增是因為頂面所講ê最後階段裡,日本人帶家眷移民來台灣;而hiah-ê已khiā起tī chit-ê島上ê成年人mā開始kā家春tùi日本本地接過來。所以學齡兒童ê人數達tio̍h所敘述ê,總數為1萬9千7百人。Tī早期大部分是成年人來;家眷thang講是極少數。
(9)Chit期間ê最後十年,雖然土生ê台灣孩童事實上真渴望日本人所供給ê教育,m̄-koh卻發見進入學校ê機會非常有限,因為無積極地發展去滿足增加入學ê希求。統計見表1。
(10)敕令第52號kah「文部省」令第6號。「文部省」是teh指帝國政府ê教育部。
(11)見第四章,註:8。
(12)見統計表1。
(13)見1898年8月府令第78條。
(14)阿諾先生(Mr. Arnold)ê一段話來印證這講法:「研究chit-ê圖表了後,主要ê職位分派hō͘日本人就真明顯。Bat敘述過,這是當局ê決策hō͘日本話成做chit-ê島嶼ê語言。分配學習漢文ê時間以無超過一禮拜四á是五小時為限。這是回應漢人父母ê要求,當in送gín-á到學校ê時,ài學校教漢文。另外一學科出現tī所有ê教科目裡,to̍h是『修身』一科。日本所有ê小學校裡,『修身』是指定教科目之一。台灣ê教育當局主張漢人學生特別需要『修身』,一般教員發見真oh有效教chit門課」。(見Arnold,p.3.)

阿諾先生koh再補充如下:「日本中學校ê修身是根據1890年發佈有關教育ê敕語。下底是英文譯本,由文部省為這目的而翻譯ê。(見Arnold,p.36)tī 1907年(明治40年6月)由日本文部省發佈有關教育ê敕語英文譯本。 Know ye,O͘r subjects:O͘r Imperial Ancestors have founded O͘r Empire on a basis broad and ever-lasting and have deeply and firmly implanted it。O͘r subjects ever united in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hav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llustrated the beauty thereof. It is the glory of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 of O͘r Empire, that herein also lies the source of O͘r education. Ye, O͘r subjects,be filial to your parents, affectionate to y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as husbands and wives be harmonious, as friends be loyal; bear yourselves in modesty and moderation; extend your benevolence to all; pursue leaming and cultivate rts,and then develop intellectual faculties and perfectmoral powers; furthermore,advance public good and promote common interests; always respect the Constitution and observe the laws; should emergency arise, offer yourself courageously to the State; and thus promote and maintain the prosperity of O͘r Imperial Throne coeval in heaven and earth。
(譯者按:Tī 1897年2月既發佈有關教育ê敕語漢譯文。見吉野秀公ê《台灣教育史》,頁112。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厥美此我國體之精莘而教育之淵源mā實存乎此niâ臣民孝tī父母友tī兄弟夫婦相kah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kah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ē-tàng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就án-ne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án-ne不獨為朕之忠良臣民mā有夠額來顯彰niâ祖先之遺風ā斯道mā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kiáⁿ孫臣民所宜俱遵守焉通之古今不謬施ê中間外不悖朕kah niâ臣民拳拳服膺庶幾成一伊ê德。
(15)台灣公學校規則tī 1904年3月改正,(見1904年府令第24號)。改正規則顯示,公學校ê主旨是教本島人兒童國語kah施與德育。就án-ne,養成國民ê性格,並教授生活中必要之普通知識kah技術。
(16)見統計表2。
(17)日本人方面,情況就真無相仝。第一,照人口分配,hō͘ tī koh khah chē ê學校,甚至tī真小ê社區mā設有學校,所以in ē-tàng就近就學。第二,日本ê教育價值是真自然tek被日本住民所瞭解kah接受,mā可能比tī日本本地koh khah甚,畢竟tī日本本地教育khah容易得tio̍h。這以外,敕令強制規定日本人一定tio̍h接受教育,雖然當時tī台灣並無強制執行,m̄-koh chit種驅策猶原保留à。Chiah-ê理由以外,tī台灣ê日本人,真少真正從事種作,因為án-ne不需要in ê兒童為in付出ló͘-la̍t。所有chiah-ê因素,造成教育ê推行,對日本人就比台灣當地人廣泛(hoat)chē。
(18)1907年2月敕令第14號。
(19)有關台灣公學校規則之另外一改正,是tī 1907年頒佈ê府令第5號。
(20)1912年11月府令第40號。
(21)「內訓」是政府ê指令,只發佈hō͘領導階層;in是m̄-tio̍h外公佈。
(22)引自kah譯自吉野秀公《台灣教育史》,頁266。以上ê改正了後,tòe-.leh有比較輕微ê改正,像講1917年府令第27號,kah 1918年府令第17號。所以換句話講,公學校ê主要教育活動,lóng根據以上改正規則為規劃ê準繩。
(23)統計見表二。
(24)為原住民設立ê國語傳習所tī 1905年2月廢止。同時,敕令第27號發佈有關蕃人公學校ê設立。
(25)見統計表3。
(26)見1914年府令第30號。
(27)統計見表3。
(28)廢除ê原因thang解釋做:(1)Hit時chūn tī台北大多數ê日本居民是軍人á是政府官員。Chiah-ê人不時被調換所在,無法度繼續tòa tī同一個所在,就無法度送in ê gín-á去幼稚園。(2)Κoh講,當時首都ê道路真無好,送gín-á去學校讀冊交通不便。
(29)私立幼稚園ê設立mā一定tio̍h照設立公立幼稚園仝款ê規程。
(30)見統計表11。
(31)小學校kah公學校ê教員lóng分做教諭kah助教兩種,án-ne分類是根據訓練kah其它條件。直到1906年,tī台灣ê教員訓練,完全是為tio̍h台灣學生所設立ê公學校準備教員。當時無為小學校教員養成ê機關,小學校教員lóng tùi日本本地挑選來ê。公學校ê教員其實thang分做四種,to̍h是甲、乙、丙、丁四種。甲種kah乙種稱做「教諭」,chiah-ê教員ê程度kah小學校教員ê仝款。丙種教員專為教育原住民。丁種教員稱做「專科」,chit-ê名稱包含專門tī某種科目的教員ê意思,像講唱歌、圖畫等等。
(32)"Middle school” chit-ê名詞tī日本是tùi日本人ê「中學校」直譯而來ê,這kah美國ê「高中」"high school”相對應。這是主要ê中學校,卻kah德國ê“Mittel schule”並無相仝。
(33)見統計表12。
(34)見統計表第13。
(35)見統計表第12。Hit時無為台灣人設立ê中學校,因為án-ne,師 範部乙科所接納ê台灣學生只有公學校畢業生,因為án-ne,in ê學力比甲科(日本學生)低真chē。
(36)見統計表第12。
(37)見1918年7月府令第61號·。
(38)見統計表2 kah它ê說明。
(39)Siōng早chit-ê雜誌每兩個月發行一pái,m̄-koh到1912年,雜誌ê名稱改為《台灣教育》,這雜誌每月發行一pái。到今á日chit份雜誌iáu繼續存在,所有公立學校ê教員是它ê自然會員。國語學校裡有一個類似ê機構,以改善島上國語教授法為目的。這機構tī 1898年成立,m̄-koh開了12次月會以後就消失à。
(40)見1898年3月4日府令第8號。
(41)日本本地中學校ê運作是根據兩條例,to̍h是1886年6月頒佈文部省令第14號,kah 1894年3月頒佈ê文部省令第7號。
(42)統計見表14。
(43)見1905年4月文部省令第6號。
(44)統計表15。
(45)見1914年5月敕令第82號,kah 1914年8月府令第52號。
(46) 一位年長ê英國女士被聘為舍監,她ê職務是teh指導並訓練chiah-ê cha-po͘ gín-á餐飲個禮節kah其它基本常識。
(47)雖然是五年制,它ê程度kah第一部仝款,因為它招收ê學生是小學校完成六年學業ê畢業生,後者ê學生只完成小學校第五年ê學業。
(48)這mā是主要ê無仝點。
(49)見表16 kah表17。
(50) Chia ê 「中等教育」ê含意是廣義ê,是公學校以後ê教育(學科上)。Chiah-ê學校並無意思就是日本人ê中學校。
(51)統計數字見表5。
(52)早tī 1886年,tī台南由英國長老教傳教團體設立一間女學校。這是台灣真正第一間為cha-bó͘-gín-á設立ê現代化學校,tī chia以前從來m̄-bat提供給本島cha-bó͘-gín-á一般教育á是宗教教育。M̄-koh,這是私立事業卻m̄是公立性質。
(53)當今台中中學校一校。
(54)見第四章第一節。
(55)見1914年2月敕令第7號,kah同時間ê府令第2號。
(56)比較表17 kah表18。
(57)法律上,根據「中學校規則」設定日本人中學校畢業生ê特權如下:(1)畢業生有資格tī政府機關以「判任」官階擔任公職。(2)畢業生tī順利通過所需要ê考試了後,有資格進入koh khah koân ê學府。(3)學生在校期間ê兵役ē-tàng延期,畢業生ē-tàng縮短服兵役期限到一年。Tī chit三項特權中間,第二項是台灣人父母熱切渴望ê。講tio̍h第三項特權,並無影響台灣學生á是畢業生,因為in無擁有服兵役ê權利。
(58)對實用教育,日語稱做「實業教育」。Chit-ê日本名稱所含蓋ê特殊範圍,無一個適當ê英語字彙ē-tàng表達所含蓋ê kui個範圍。Chit-ê名稱真正含義是teh指中學校程度ê實際á是職業訓練;這包括農業教育、商業教育、工業教育。
(59)照1905年國語學校規則ê改正,入學資格提高一年,to̍h是,修完國語學校語學部三年學業者,chiah有入學資格。
(60)見吉野秀公,頁225。
(61)統計見表19。
(62)統計見表20。
(63)Chit-ê學校kah日本本地siōng優良ê商業學校同程度。
(64)「土木」chit-ê名稱表示監督小規模ê建築工程ê意思。
(65)見1914年6月23日敕令第126號。
(66)Tī台南kah彰化,有基督教病院提供現代醫療,in tī日本統治以前,就已從事醫療工作。
(67)見Arnold,pp.44,46.
(68)當醫學校開創tī 1899年ê時,指導教師就有義務行入去台灣人中間,努力挽留學生,而且,儘管政府供給免費就學kah充分ê津貼做學生生活費用,in ê努力並無gōa大ê成功。M̄-koh,當一koá學生畢業以後,in ê父母發見醫療教育ē-tàng hō͘ in好ê機會來得tio̍h豐富ê金錢回收,in koh khah án怎都bē躊躇送in ê kiáⁿ兒去讀醫學校。
(69)Tī 1906年,tī台灣有1千7百名當地人漢醫,以老舊漢藥法行醫。Chit-ē醫學校ê目標就是beh用受過訓練ê醫生來代替in。
(70)醫學專門部設立以後,所提供ê課程大大超過已規定ê本科課程。
(71)「專門學校令」,見1903年3月27日敕令第61號。
(72)Κah台灣人cha-po͘人進入本科ê資格做比較,本科ê資格只需要公學校畢業to̍h ē-sái。
(73)英國長老教會tī台南,加拿大長老教會tī台北。
(74)見第二章第二節。
(75)統計數字見表6。
(76)統計數字見表6。
(77)M̄-koh,有一個例外,公立台中中學校(為台灣人來設立),雖然是中學校,是由州費支辦,教員ê薪水是由國庫支辦。
(78)統計數字見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