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帝開嘴講台語》 |
| | | 轉寄 |
4.1.2 「紅皮聖經」
1960年,天主教因應宣教ê需要,由兩位留日主修英文ê學者高積煥先生kap陳邦鎮先生著手翻譯《四福音書》,到1966年7月完成。1966年底,chit個譯本交由聖經公會邀請幾若位基督教ê聖經學者進行校譯ê工作,了後tī 1967年先出版台灣話羅馬字版ê《四福音書》,後來又根據chit個版本增譯做全本《新約》,tī 1972年底完成。《四福音書》kap《新約》lóng是由天主教kap基督教學者共同定稿,這tī譯經歷史上thang講意義重大。完成了後由天主教設tī台中ê瑪利諾會(Maryknoll)(註43)安排出版(註44)。Tī《新約》序言中特別指出,有真chē聖經學者為tio̍h chit個譯本付出辛勞,其中出力siōng chē --ê是高、陳兩位先生,tùi án-ne決定將chit個譯本號做「高陳台灣白話聖經譯本」(The Ko-Tân Colloquial Taiwanese Version),簡稱做KTV(註45)。Chit個簡稱有兩個意義,除了紀念兩位主譯者之外iáu會tàng表明這是“The Kerymatic Taiwanese Version”,其中“Kerygma”是希臘文「宣揚」ê意思(註46),所以thang 講是一本「用台語傳播好消息的聖經譯本」。因為chit本《新約》的冊皮是紅色--ê,所以一般人慣勢叫伊「紅皮聖經」。
「紅皮聖經」是tī台灣siōng早應用Nida博士翻譯原則ê譯本(註47),特別強調用ê是「現代口語ê台灣話」。翻譯者認為:只有使用大多數台灣人所使用ê現代口語chiah 會tàng正確傳達信息,並且對讀者產生影響(註48)。所以其中ê語詞、文句非常淺白。Tī語音方面是採用漳州腔,原因是:「tī台灣大多數ê台灣人lóng講漳州腔,而且差不多所有tī chia(指:瑪利諾語言學校)學台語ê外籍傳教士mā lóng講漳州腔。」(註49)序文中並附一張根據Thomas D.Carroll S. J. tī 於1956年ê調查研究所繪製的「台灣語言分布地圖」,用紅、黑兩色真清楚標示出漳州腔與泉州腔分布的地區(註50)。
鄭良偉(1987a)指出chit個譯本有以下五點特色:(一)翻譯者ê母語是台語,這kap永過先由外籍傳教士學會曉漢語了後chiah進行翻譯ê情形有真大ê無仝。(二)是天主教kap新教(基督教)共同合譯--ê。Khah早兩個教派所用ê宗教譯語無仝,為tio̍h chit個合譯本彼此做bē少ê調整。(三)語音是根據台灣ê台中腔來翻譯,kap過去使用廈門音無仝。(四)受政府禁止、沒收,所以真chē人m̄-bat見過chit個譯本,對台灣教會界無造成影響。(五)採用新ê翻譯原則(指「Dynamic Equivalence」)。翻譯ê時要求譯文會tàng忠實,有效率來表達原文ê意義,特別重視一般讀者對tī信息ê理解。語言方面mā努力擺脫原文用語kap語法ê束縛,儘量自然通俗。
既然tī語言kap翻譯風格上lóng符合大多數台灣人ê需求,咱thang預期「紅皮聖經」應該會tàng接續《巴克禮譯本》成做信徒間廣為流通ê譯本chiah tio̍h;但實際上知影抑是看過chit本「紅皮聖經」ê人並無chē,理由便是頂面鄭氏所提出ê第四項特色:「受政府禁止、沒收。」早tī 1945年台灣tú脫離日本統治ê時,國民黨政府為tio̍h加速中國化,soah來展開「推行國語」ê工作,當時主要ê目的是beh「去日本化」;後來發現「方言」chiah是推行國語siōng大ê阻力,to̍h開始tī政策上獨尊華語,打壓本土語言。甚至認為教會使用本土語言kap白話字《聖經》傳教,是妨礙國語推行kap國家統一ê行為來kā禁止,並嚴加取締(黃宣範1995;陳美如,1998;張裕宏,2001)。Koh tī 1975年沒收《巴克禮譯本》kap新譯ê台語《聖經》(註51)(也就是本文所講ê「紅皮聖經」),雖然長老教會總會tī 1975年11月18日發表「阮ê呼籲」(註52),其中ê第一項to̍h是促請政府維護憲法所賦予人民宗教信仰ê自由,歸還所沒收ê《聖經》。但政府到taⁿ iáu未歸還「紅皮聖經」,亦無任何賠償ê行動。Chit段歷史紀錄mā tòe時間ê經過被淡忘、無koh提起。所以除了老一輩ê牧師知影有chit本「紅皮聖經」以外,一般ê信徒差不多lóng m̄知有chit個譯本ê存在,所以「紅皮聖經」對台灣教會界thang講無什麼影響,只有成做後來《現代台語譯本》翻譯時ê參考niā-niā,這實在是真可惜ê一件代誌。
註43:「瑪利諾會」1911年tī美國創立,是一間專門向國外傳教所設立ê天主教修院。1951年起開始有瑪利諾會ê神父來台中傳教,本tio̍h「使用本地ê語言kap本地人親近,同齊生活,是瑪利諾會ê神恩。」chit種精神設立「瑪利諾語言中心」,是外籍神父學習台語ê語言學校,並出版有台語字典、台語教材等。
註44:後來《新約》(「紅皮聖經」)亦有由聖經公會出版ê版本,但出版年不詳。根據當時參與校譯工作ê王成章牧師ê回憶,應該是tī 1974年左右。但是「紅皮聖經」tī 1975年to̍h hō͘政府沒收去,換一句話講,「紅皮聖經」tī北部市面上ê時間無到一冬。
註45:因為「紅皮聖經」是參考Today’s English Version做藍本,所以當時參與校譯ê基督教牧者稱「紅皮聖經」做Today’s Taiwanese Version,簡稱TTV(王成章,私人通信)。
註46:原文說明如下:“The Greek word KERYGMA means to proclaim。 In the primitive Church it meant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Gospel as the good news of salvation。”參見《新約》(1972)序言。
註47:Tī-leh kap hit當時參與校譯工作ê王成章牧師、郭得列牧師ê私人通信中知影:1966年tī日本東京召開為期三禮拜ê「聖經翻譯研討會」,與會者由Dr. Nida及其他聖經學者指導,研讀Nida ê著作“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1964),以「Dynamic Equivalence」做新譯《聖經》ê原則,chit個原則tī台灣siōng最早應用--ê譯本就是「紅皮聖經」,中文譯本則是《現代中文譯本》(1979)。
註48:詳見《四福音書》(1967)序言。
註49:原文如下:“The decision to use the Chiang-Chiu dialect in the Romanized spelling in this translation was made on the ground that this dialect is spoken by a greater mumber of people in Taiwan, and that almost all the foreign missioners who have learned to speak Taiwanese here, have used the Chiang-Chiu dialect。 ” 見《四福音書》(1967)序言。
註50:事實上,根據學者ê調查顯示:先人移民到台灣已經有三百gōa年ê歷史,方言間彼此移借、滲透,早就無純粹ê漳州音抑是泉州音,kan-taⁿ會tàng講是「偏漳州腔」抑是「偏泉州腔」。
註51:國民黨政府迫害白話字ê記事年表thang參考張裕宏(2001:18)。
註52:「阮ê呼籲」(1975)內容第一項:
「一.維護憲法所賦予人民宗教信仰ê自由。
Tī自由世界各國ê人民lóng享有充份ê信仰自由。尤其每一個人應享有自由使用家己ê言語去敬拜上帝,來表達個人ê宗教信仰。
不幸,聖經公會所印行ê地方語言聖經竟然受查扣取締,chit個事件發生了後震驚海內外。有關當局以方言聖經構成違反推行國語政策為理由來取締。M̄-koh,一國ê政策絕對bē使抵觸憲法ê基本精神。如今,雖然經過幾若擺ê交涉了後已經發還舊版ê白話字聖經,但是阮陳情政府為tio̍h維護憲法上ê信仰自由,發還新譯ê白話字聖經,並允准繼續出版任何語言ê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