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帝開嘴講台語》

| | | 轉寄

2.3.1.3 開放時期ê文字主張

2.3.1.3 開放時期ê文字主張:「漢羅合用字」成做主流

70年代威權鬆動,台灣意識漸漸興起,開始有人從事台語文ê創作,文壇上「鄉土文學」論戰再起。80年代「以台灣話書寫台文」ê主張成做定義「台灣文學」ê論爭重點,mā tī 1985年左右形成「台語文學運動」,台語ê文字形式再度引起熱烈ê討論,chit股熱潮沿續到90年代。台語ê研究、整理、創作成做文化界ê強大支流,m̄-koh沿襲社會上一貫以「漢字」為主ê文字生態,tī處理台語特有ê「有音無字」ê語詞時,大部分採用「訓用字」(借意字)、「借音字」、「造字」等方法來標記,而且因為無仝ê教育kap社會背景,所選用ê漢字真oh得一致化,造成台語漢字ê混亂。有識之士紛紛提出漢字選用ê原則,如:鄭良偉(1989a、1990a)、鄭穗影(1991)、洪惟仁(1992a)、許極燉(1992)、臧汀生(1996)等。Chit個時期大家對台語文字ê共識是chhōe求文字ê標準化,但關於標準化ê建立卻有兩個無仝ê研究方向:一個是tī漢字上力求語源,tùi古籍、音韻ê考證上chhōe出本字;另外一個則是努力以「漢羅合用」ê方式來發展現代台文。

漢字語源ê考證專書,有亦玄(1977)ê《台語溯源》、黃敬安(1977)ê《閩南話考證》、林金鈔(1980)ê《閩南語探源》、陳冠學(1981)ê《台語之古老與古典》、洪乾祐(1992)ê《閩南語考釋》、許成章(1992)ê《台灣漢語辭典》……等。另外,吳守禮(1995、1998)、洪惟仁(1992a)、楊秀芳(1991)……等學者亦有相當可觀ê漢字語源著作散見tī研究論文中。

另外一方面,提倡以「漢羅合用字」書寫台文者,雖然tī漢字ê使用上是以社會上公認ê「本字」做優先,kap語源派學者ê考證研究基本上並無衝突,但是因為(1)考證ê功夫耗費時日,相對tī急速發展ê台文緩不濟急;(2)語源派學者對字詞ê考證有時會有無kāng款ê結果,顛倒是造成社會上用字混亂ê因素;(3)有一寡偏僻ê本字tī社會上ê使用不如早to̍h已經形成共識ê俗字方便、好了解;(4)台語裡有bē少ê「非漢語詞素(註26)」kap「擬聲詞」、「擬態詞」、「合音詞」是永遠chhōe bē-tio̍h漢字本字--ê。所以提倡「漢羅合用字」ê學者主張以發展現代台文做重點,無公認本字ê詞素以羅馬字書寫,並呼籲大家以大量ê創作來代替理論ê建立,以促成文字ê使用早日標準化。

推行「漢羅合用字」siōng拍拚--ê是鄭良偉,除了系統tek提出理論以外,並tī美國發行報紙推動漢羅書寫運動(註27),實際以漢羅合用字創作散文、論文(1989a、1990a),改寫《聖經》(註28)、小說 ,編寫教材(1989b、1990b、1990c、1993、2000)……等。伊以語言學ê背景長期投入台語語法ê研究,透過實際ê創作kap實驗,歸納出台語書面語採「漢羅合用字」ê可行性。伊認為台灣話具有「本土化」、「海洋化」、「現代化」ê特點,卻往往被忽略,以往ê研究多偏重tī台灣話「保留古漢語成分」ê部分,致使bē-tàng發展出適合現代社會ê台語文字;「漢羅合用字」ê主張是應用現代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ê理論kap實驗所發展出來ê文字(1989a、1990a),以漢羅合用字為書面語ê作品有以下ê優點:

「1.適應東亞地區kap全世界ê文字生態;2. 會tàng幫助幼童提早讀寫;3.適應語言ê自然演進;4.針對運作中ê社區團體人腦效率化;5.跨越中國國學kap現代語言學兩種學術ê治學方法;6.ē-tàng切實配合口語通話ê聽覺符號;7.有提早發展口語文學ê重大意義。」(鄭良偉,2000:17)

近年來多數學者lóng體認tio̍h以全漢字書寫台文ê困難,所以多傾向支持「漢羅合用字」ê主張,如:許極燉(1992、2000)、洪惟仁(1995)、張學謙(1998、2001)、施炳華(2000)、江永進(1995)、張春凰等(2001),只是對tī羅馬字採用toh一套系統有無仝ê意見。

政府方面,也因為民間各界對教育改革ê呼聲,tī九十學年度(2001)將「鄉土語言」納入正式ê課程。但tī教材開放多元ê原則下,各版本教科書ê台語用字並無一致,顛倒造成學生ê學習負擔。目前教育部研擬提出台語書面語ê用字建議表,達成台語文字ê簡易規範,成做學生各階段學習使用ê指標kap台語書面語ê評估標準。其中所定義ê台語書面文字包括漢字kap羅馬字,並建議根據學生對漢字ê熟練度決定是m̄是以漢字書寫,尤其對tī罕見字kap字形、字義妨礙理解ê漢字,建議以羅馬字代替。

目前使用漢羅書寫ê台文種類有真chē種,tùi寫作ê文類來觀察,漢羅文ê發展是以「文學化」kap「現代化」為主。漢羅合用文tī 1980年代後期開始流行,雖然使用ê歷史iáu算短,m̄-koh卻是目前siōng常見ê台語書面語形式(張學謙,2001),也是得tio̍h學術界kap教育界共識ê文字主張。Tī羅馬字方面,iáu有待台文界學者捐棄成見,共推一套拼音文字系統,chiah bē白白浪費資源kap時間。若khiā-tī客觀ê立場檢驗上述各種拼音文字系統ê歷史、使用者ê chē少、文獻kap出版品ê種類kap數量等因素,則以教會羅馬字系統siōng有歷史性kap普及性(鄭良偉,2000;林清祥,2000;張復聚等,2001;蔣為文,2003)。


註26:包括源於閩越語、台灣原住民語、英、日外來語等。
註27: 1977年tī美國發行台語報紙《台灣語文月刊》,積極推展台語漢羅文。
註28:「夏威夷台語教會」(1987)《路加福音傳漢羅試寫》。
註29:1992年改寫賴仁聲的白話字小說《可愛的仇人》(1950)做漢羅合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