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講書》

| | | 轉寄

《教會史話》(1_029) 杜嘉德編「廈英大辭典」

眾宣教師ê語言知識,往往是一代一代累積起來ê。當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杜嘉德牧師(Carstairs Douglas, 1830~1877)1855年來到廈門ê時,伊抄錄學習已故盧壹(John Lloyd,1813~1848)所留ê稿件「廈門語字彙」。盧壹屬tī美國長老教會,駐在廈門tú好四年,就是1844年12月8日起到1848年12月6日往生。杜嘉德牧師mā得tio̍h羅啻(Eliph Doty, 1809~1864)ê廈門語法(Manual)kap施敦力亞力山大(Alexander Stronach)ê廈門腔字典稿本ê幫助。羅啻屬tī美國歸正教會,tī 1844年到1864年間駐廈門,á施氏屬倫敦宣道會,1846年來到廈門。

杜嘉德牧師蒐錄閩南白話,非常廣闊:以廈門腔為主,但遍及漳州、漳浦、晉江、永春、惠安、安溪、同安、長泰、南安、灌口等屬ê腔音。伊為家己備忘而作ê kap語彙稿件,經同工們傳抄;最後tī廈門ê三個宣道會kui氣就提議杜牧師編製辭典。為tio̍h這倫敦宣道會派施約翰(又作施敦力約翰,John Stronach),美國歸正教會指定打馬字(J.V.N. Talmage)協助編纂。

「廈英大辭典」(或作「廈門音漢英大辭典」)ê正名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 of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the Chang chew and Chin chew dialects” tī 1873年由倫敦Trubner & Co.刊行;序文、緒言及說明共19頁,á字典本身有612頁。

Chit本冊是第一部廈門腔白話華英辭典。冊一出馬上成做所有boeh學習閩南語言ê宣教師、商人、旅行者、船員、翻譯、學生等ê必需工具。冊中講:台灣自近二百年來不斷有移民,大多來自廈門、漳州、泉州;島上有真chē所在thang指出顯然是來自中國本土某幾所在ê殖民,但島內來自本土各地ê腔有淡薄á混雜。Chit本冊顯然想boeh提供前往台灣ê人士以廈門腔為主閩南為副ê工具。

Chit本ê一特色是全冊無漢字,腔只用羅馬拼音。序文裡杜牧師講,一者因為真chē字chhōe bē出適當ê漢字,二者boeh利用假期tī英國排印就無法度印出漢字,三者因伊無法度抽出時間tī外埠(如上海)監印從án-ni作罷。無漢字是一個缺點,但mā表示廈門腔白話字典m̄免漢字iáu ē-tàng存在koh有用。Chit本收錄植物、動物或醫藥方面ê字彙khah少,是杜牧師所承認ê缺點之一。
(華語原載:《台灣教會公報》1903期主後198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