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講書》

| | | 轉寄

《教會史話》修訂1_015 淡水學園ê馬偕研究

淡水是馬偕宣教ê基地。伊tī 1872年3月9日登陸淡水,1901年6月2日往生tī淡水,mā依照伊ê遺言葬tī淡水。伊來淡水了後無gōa久to̍h tī伊ê寓所kah野外,而且tī伊ê傳教路裡,四界授課hō͘ 門徒,tī 1882年開始tī淡水建立「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稱做「理學堂大書院」。1909年書院改稱做神學校。1912年3月神學校遷到台北市牛埔庄。1912年12月馬偕博士令郎偕叡廉先生專門為tio̍h籌辦中學tùi加拿大來台灣,1914年3月9日,to̍h tī牛津學堂做校舍,開設五年制淡水中學校。羅虔益所設計ê中學校舍tī 1925年完竣。日據末期因為日本政府ê壓迫,淡水中學kah女學,tī 1936年11月間,不得不移讓hō͘ 當時台北州ê財團經營,m̄-koh「淡水學園」頭尾m̄-bat bē記得過馬偕。日本人mā照約束以已經募款ê錢建築「馬偕博士記念圖書館」。以下記錄「淡水學園」有關日文著作三項。

陳瓊琚編《マツカイ博士略傳》,初版刊tī 1929年,共50頁;koh再版 1939年刊,43頁,列做淡水學園叢書第一編。陳瓊琚,大甲陳其祥長老ê次男, Tī 1895年出世,tī 1945年過往;同志社大學畢業後,任教tī淡水中學。

柯設偕著《馬偕博士と台灣》,tī 1936–37年間連載tī《台灣時報》(196–199、201、203–204、206–207、209,212、217號)。著者ê老父柯維思,老母偕以利是馬偕ê次女;tī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歷史科畢業了後,to̍h tī淡水中學任教。

齋藤勇編《マツカイ博士の業蹟》,1939年由淡水學園刊行,列做淡水學園叢書第二編。它ê內容包括研究、追憶kah雜纂。第一部研究篇,有7篇:馬偕博士kah台灣地質礦物資料(早坂一郎)、馬偕博士對台灣生物界ê觀察(早坂一郎)、馬偕博士傳教ê噶瑪蘭平埔族(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馬偕博士關係文獻解題(山中樵、中村孝志)、馬偕博士年表(柯設偕)、小說「華麗島」kah馬偕博士(島田謹二)、北部台灣ê使徒馬偕博士(黑住安臣)。第二部追憶篇,共12篇,執筆者有偕叡廉、J. A. Macdonald、明有德、陳清和(陳和)、郭希信、劉寶琛、李牛港、柯維思、嚴彰、陳清義、蕭安居kah鍾天枝。第三部雜纂編,有訪馬偕氏(人忙我閒生)、博士對乃木總督ê印象(逸名氏)、小鱗回顧錄(細川瀏)kah新聞記事雜錄。後面有編輯餘錄(齋藤勇),共179頁。執筆陣容堅強,是一本馬偕研究ê好冊,值得推賞。

──《台灣教會公報》1888期 主後1988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