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帝開嘴講台語》

| | | 轉寄

《當上帝開嘴講台語》 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台語新約聖經三種版本ê台灣社會實況化研究
Contextualization into the Taiwan Society of Three Versions of the New Testament Taiwanese Translation

指導教授:鄭 良 偉 博士
研 究 生:梁淑慧

二○○四 年 一 月

摘要
本研究tùi「實況化」ê角度來比較三種台語《聖經》版本,chit三種台語《聖經》版本分別是1933年ê《巴克禮譯本》(一般稱做「白話字聖經」)、1972年由天主教kap基督教合譯ê「紅皮聖經」以及teh-beh出版ê《現代台語譯本》。其中ê《巴克禮譯本》koh有三種文字形式,to̍h是「羅馬字」(白話字)、「漢字」kap「漢羅合用字」。

研究方法採取兩個步數:
一) Tùi書面上分別比較三種譯本tī語詞、語法、語音、信息傳達風格、文字形式……等ê無仝,並tùi現代台語語感ê角度來檢視toh一個khah符合現代台灣社會實況。

二) Tùi實際ê問卷調查比較chit三種譯本ê易讀性。
研究結果顯示:
一) 《巴克禮譯本》tī語詞方面保留khah-chē早期ê用語,tī語法方面有真chē所在受tio̍h譯者英文母語ê影響kap文言文譯本ê影響;語音採用廈門音,譯文重視kap原文ê形式對應。因為chit-ê譯本包含khah-chē廈門話ê成分,所以khah無符合現代台灣話ê語感。

二} 「紅皮聖經」kap《現代台語譯本》tī語詞kap語法方面kap現代台語語感khah一致,而且譯者使用hō͘讀者容易理解ê文句,所以chit兩個譯本對tī現代讀者來講,易讀性khah koân。語音方面「紅皮聖經」採用台中腔,《現代台語譯本》採用台北腔。

三) 三種文字形式中,「漢羅合用字」ê優點是ē-tàng根據使用者對漢字kap羅馬字ê熟練度來自由選擇文字形式。無論tùi閱讀ê理解力、閱讀ê速度或者是唸讀ê正確率來看,對無仝背景ê讀者來講lóng是一個讀、寫台文ê好工具。

關鍵詞:實況化、聖經、翻譯、白話字、漢羅合用字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textualization theory, the study is to compare thre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aiwanese Bible, namely, the Amoy Romanized Bible (1933)(Pe̍h-ōe-jī Sèng-keng), the Ko-Tân Colloquial Taiwanese Version (1972) and the Today’s Taiwanese Version (forthcoming). Also the Amoy Romanized Bible has three different orthographies: Taiwanese Romanization(Pe̍h-ōe-jī), Han characters and Han-Roman mixed script. This research had two steps to reach the conclusions. First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versions of Taiwanese Bible in terms of vocabulary, syntax, dialect variation, style of message and the orthography. Also from the modern Taiwanese language’s point of view to see which version of Bible translation will be more suited to the current Taiwan society. Second was to compare the readability of three translations by using a questionnaire. Conclusions:(1)The Amoy Romanized Bible is more likely to keep the vocabulary of an earlier period. Also there are more influences by the translator’s mother language, English, and the classical Chinese in syntax. The language of the Amoy Romanized Bible is Amoy not Taiwanese. And th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focuses on the formal correspondence. It includes Amoy features that do not fit well the modern Taiwanese language.(2)The Ko-Tân Colloquial Taiwanese Version and the Today’s Taiwanese Version are more consonant with modern Taiwanese language in vocabulary and syntax. The translators made effort to use diction that is understandable to the readers. The above reasons show that the Ko-Tân Colloquial Taiwanese Version and the Today’s Taiwanese Version are more readable to the current readers. In pronunciation, the Ko-Tân Colloquial Taiwanese Version uses the Tâi-tiong dialect, and the Today’s Taiwanese Version uses the Tâi-pak dialect.(3)Among the three written orthographies, Han-Roman mixture got the benefit of choosing between Han characters and Rom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arity. It is considered a good tool to read and write Taiwanese judging from the criteria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ing speed and the accuracy in pronunciation.
Key words:contextualization, Bible, translation, Pe̍h-ōe-jī, Han-Roman mixed script

台語新約聖經三種版本ê台灣社會實況化研究

內 容 目 次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1 論文架構
1.2 研究動機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範圍
1.5 名詞定義
1.5.1 「台語」
1.5.2 「三種版本」
1.5.3 「實況化」(Contextualization)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關於《聖經》譯本ê比較
2.2 關於「台灣話」與「廈門話」ê比較
2.3 關於台語文字
2.3.1 台語文字化簡史
2.3.1.1 日據時代ê文字主張:「羅馬字」及「漢字」
2.3.1.2 國民政府戒嚴時期ê文字主張:海外王育德倡「漢羅合用字」
2.3.1.3 開放時期ê文字主張:「漢羅合用字」成為主流
2.3.2 台語文字ê比較
2.3.2.1 無仝ê文字形式tī心理語言學上ê比較
2.3.2.2 無仝ê文字形式tī社會語言學上ê比較

第三章 「實況化」理論
3.1 實況化ê語言學理論
3.2 實況化ê神學理論
3.3 實況化ê聖經翻譯理論

第四章 各譯本實況化ê比較
4.1 台語《聖經》版本簡介
4.1.1 《巴克禮譯本》
4.1.2 「紅皮聖經」
4.1.3 《路加福音漢羅試寫》
4.1.4 《台語漢字本》
4.1.5 《現代台語譯本》
4.1.6 小結
4.2 詞彙ê比較
4.2.1 《巴克禮譯本》ê詞彙特色
4.2.1.1 保留「早期台廈共同語」
4.2.1.2 「程度副詞」詞型豐富
4.2.1.3 多用「重疊」構詞
4.2.1.4 詞彙被後起同義詞取代
4.2.2 「紅皮聖經」ê詞彙特色
4.2.2.1 專有名詞無仝
4.2.2.2 詞彙多採用文讀音
4.2.3 《現代台語譯本》ê詞彙特色
4.2.3.1 避免歧視意味ê病名
4.2.3.2 人名、地名ê修改
4.2.3.3 尊重兩性平權
4.3 語法ê探討
4.3.1 處所詞組ê位置
4.3.2 動詞及其賓語
4.3.2.1 回指語ê有無
4.3.2.2 動詞賓語ê前提kap補語ê動詞重現
4.3.3 關係子句ê位置
4.3.4 比較句
4.3.5 主語ê省略
4.3.6 詞類ê改變
4.3.7 古漢語ê殘留
4.3.7.1 動趨式動詞
4.3.7.2 連接副詞「就」ê位置
4.3.7.3 雙重否定
4.3.7.4 數量語
4.3.8 介詞 tī kap tiàm ê差別
4.3.9 疑問詞"mah"
4.4 信息傳達風格ê比較
4.5 文字ê探討
4.5.1 白話字(羅馬字)
4.5.2 漢字
4.5.3 漢羅合用字

第五章 問卷調查
5.1 問卷ê設計及收集
5.1.1 問卷設計
5.1.2 問卷ê效度與信度
5.1.3 問卷調查實施方式
5.2 受訪者ê背景
5.2.1 社會背景資料
5.2.2 語文背景資料
5.3 資料ê統計kap分析
5.3.1 語感測驗
5.3.1.1 「詞彙」方面
5.3.1.2 「語法」方面
5.3.1.3 「語音」方面
5.3.1.4 「信息傳達」方面
5.3.1.5 小結
5.3.2 閱讀測驗
5.3.2.1 閱讀測驗ê成績比較
5.3.2.2 唸讀實驗
5.3.2.3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6.1 研究結果
6.2 預期貢獻
6.3 研究限制
6.4 日後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台灣羅馬字(白話字)與國際音標對照表
附錄二 《新約全書》經卷簡稱對照表
附錄三 台語新約聖經三種版本ê台灣社會實況化研究問卷設計
附錄四 唸讀測驗材料

圖表目錄
頁次
表2.3.2.1 台語「漢字」與「羅馬字」tī心理語言學上ê比較
表3.1 各模組ê內涵 Properties of Various Modules
表4.1.6 聖經譯本比較表
表4.2.1.1 《巴克禮譯本》中ê「早期台廈共同語」
表4.2.1.2 《巴克禮譯本》中ê「程度副詞」
表4.2.1.3 《巴克禮譯本》中ê疊字詞
表4.2.1.4 各譯本間詞語改變ê情形
表4.2.2.1 專有名詞比較表
表4.2.2.2 各譯本詞彙ê文白音讀
表4.2.3.1 各譯本ê病名比較
表4.2.3.2 各譯本ê常用人名、地名比較
表4.3.9 台語ê正反問句表述法模組
表4.4.1a 「義」ê比較
表4.4.1b 三種譯本tī信息傳達方面ê比較
表4.4.2a 猶太文化中ê專有名詞
表4.4.2b 猶太文化中ê特殊說法
表4.4.3a 三種譯本ê「本土化」詞彙
表5.2.1a 受訪者社會背景資料表
圖5.2.1b(1) 教徒聽台語講道時間ê長短
圖5.2.1b(2) 教徒常用聖經比較圖
表5.2.1b 教徒聽台語講道時間及常用聖經
表5.2.2a 受訪者語言背景資料
圖5.2.2a 以華語為溝通語言者ê年齡層分佈
表5.2.2b 受訪者ê讀寫經驗
表5.3.1 語感測驗答案統計表
表5.3.1.1a 無仝背景對於《巴克禮譯本》ê「詞彙」接受度及其χ2 檢定
表5.3.1.1b 「詞彙」語感測驗之題目及答案統計
表5.3.1.2a 無仝背景對於《巴克禮譯本》ê「語法」接受度及其χ2 檢定
表5.3.1.2b 「語法」語感測驗之題目及答案統計
表5.3.1.3a 無仝背景對於《巴克禮譯本》ê「語音」接受度及其χ2 檢定
表5.3.1.3b 「語音」語感測驗之題目及答案統計
表5.3.1.4a 無仝背景對於《巴克禮譯本》ê「信息傳達」接受度及其χ2 檢定
表5.3.1.4b 「信息傳達」語感測驗之題目及答案統計
表5.3.2.1a 閱讀測驗正確率比較
表5.3.2.1b 各種文字ê閱讀速度比較
表5.3.2.1c 「全羅馬字」或「漢羅合用字」ê閱讀頻率對於「羅馬字」閱讀正確率ê影響及其χ2 檢定
表5.3.2.1d 「全羅馬字」或「漢羅合用字」ê閱讀頻率對於「羅馬字斷詞」閱讀正確率ê影響及其χ2 檢定
表5.3.2.2 「朗讀實驗」受訪者背景